城·事(463)管住“南大门”、守好“村小门”,济南南部山区铸牢疫情防控网

2022-05-07 09:3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四月的南山,细雨霏霏。在济泰高速锦绣川出口,由交通、交警、城管、卫健等多部门组成的疫情防控交通运输组,已全天候连续值守多天,工作人员仔细查验健康码、行程码,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作为济南市的“南大门”,南部山区与泰安相邻,辖仲宫、柳埠和西营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71平方公里,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位置。疫情发生以来,为了守好济南市的“南大门”,管好辖区的“村小门”,南部山区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发动全体党员干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广大群众等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的防护网。

  从“60后”到“90后”:

  共建“一盘棋”,党群战疫合力守好“南大门”

  防控宣传、人员摸排、抽调执勤、人员接站……在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60后”退伍老兵马长利承担着商家管理区的疫情防控随访任务。白天保质保量完成管区工作,下班则转战派出所,随时待命。

  商家管理区,位于济泰高速锦绣川、西营出口处,是济南、泰安等地进入锦绣川的重要通道。这里人员流动性较大,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位置。这段日子以来,55岁的马长利早已开启24小时备勤模式,自发加入到流调队伍中来。

  “您好,请停车,请扫场所码,给您测一下体温。”深夜,马长利与战友们坚守在高速出口,为外来人员第一时间做核酸检测、签订承诺书。“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人管住”……马长利告诉记者,这是疫情防控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程序。“只有守护好疫情防控进出通道,才能为辖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马长利说,有时候面对个别司乘人员的埋怨,他们都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劝导解释,认真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一句句温馨的提示,赢得了司乘人员的理解,有不少人为老兵们点赞。

  同样,活跃在防疫一线的还有一位“90后”青年党员。居住在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北坡村的闫君今年27岁,2017年12月退伍的他,如今也是辖区疫情防控专班中的一员。

  手机24小时开机,加班随访至深夜已经成为他这20多天来的日常。据统计,截至目前闫君累计随访300余人,一天最高接打电话150余次。“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要继续发扬军人‘不怕奋斗、不怕苦’的品格,作为一位青年我要有所担当。”闫君告诉记者。

  事实上,南部山区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调集精干力量、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协调建立联动机制,搭建南部山区疫情防控总网络。截至4月28日,南部山区共分两批下沉机关干部110人,把“办公桌”搬到了高速公路收费站、与泰安搭界各路口,把工作标准立在了一线,切实守住了“南大门”。

  一线网格员,奔走网格间:

  织密“一张网”,六级网格制度管好“村小门”

  “请各位村民不要掉以轻心,不组织不参加任何聚会,不信谣也不传谣……”

  在南部山区仲宫街道东泉泸村,网格员王蓓蓓的声音响彻村里各个角落。

  “您打疫苗了吗?核酸检测做了吗?没什么紧急事就少出门,有什么需要请及时联系我们……”每天,王蓓蓓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村委打开大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然后对出入村庄⼈员进行测温登记,查看健康码和行程码,接着她要查看外地车号和货车运输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同时号召组织村民们做核酸检测,定期进行村里的消毒杀菌工作。

  “一天下来,腿会酸、嗓子会疼,但是现在基层人员紧缺,我休息,工作还会压在其他同事肩上,现在只希望明天能有好消息。”王蓓蓓告诉记者,为了提高全县居民的防范意识,他们还会在村里的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海报,向居民讲解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居民要规范佩戴口罩、少聚集、勤洗手,室内多通风。并叮嘱没有佩戴口罩出门的居民戴好口罩,特殊时期,尽量减少外出。

  严格把控,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在仲宫街道二仙村,网格员刘卉负责值守在村入口。除了做好进村人员测温登记,车辆消杀外,她还兼顾返乡人员流调、密接排查。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电话沟通,面对很多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还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宣传解释,以及入户面对面沟通交流,以确保随访工作的准确无误。”刘卉告诉记者,网格员既要值守村口又要摸排信息报送数据,工作难、工作多。

  为了更好地工作,刘卉发动村小组组长、村民代表参与村居治理,分组分队摸排村居的人员情况,对村民底数、流动人员各类信息牢牢记在心里,摸排的同时大力宣传防疫政策,督导返乡居民自主报备,倡导不扎堆、不聚集,协助商户完成场所码的申请及张贴……“我每天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但是需要耐心和坚持,二仙村是我的阵地,只要把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就能守好阵地。”刘卉说。

  记者了解到,网格化管理地建设,是南部山区管好“村小门”的具体举措。针对村庄底数比较清晰、人员好管理的特点,南部山区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管区—村党支部—党小组”的四级防护网络;针对社区情况复杂、人员流动大的特点,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组长—包挂干部—楼长—单元长”的六级网格。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式,共同构建疫情防控“一张网”。各街办在辖区内主要交通道路,小区、村庄出入口全部设立疫情监测卡点,实行24小时全时段值班制度,对出入卡点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管控,始终做到来车必查、一人不落,管好“村小门”。

  72岁的“吕爷爷”化身“大白”:

  拧成“一股劲”,志愿者聚合力守护防疫“最后一米”

  对于核酸检测,72岁的退休教师吕素昌并不陌生。作为南部山区西营街道的一名志愿者,他每天要为千名居民做好信息登记,一次持续五、六个小时。

  4月以来,西营街道组织西营村和西岭角村核酸检测,总人数超过3000人。吕素昌得知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我是一名党员,只要组织和人民有需要,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会义无反顾地行动起来。”早上6点,村民已经陆续来到核酸检测现场,吕素昌一丝不苟地为大家做好信息登记。虽然温度不高,但临近中午的太阳已经很毒辣,阳光照在他的身上,白发却“熠熠生辉”。“虽然辛苦,但是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会全力以赴。”吕素昌说。

  同样,在西营街道商业街主街疫情防控检查站,南山救援队总指挥徐洋正带领队员们值守。“我们主要是配合街道做好卡口值班,对过往车辆和行人进行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人员登记等工作。”徐洋说,“从3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100余人参与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工作。”

  记者了解到,南山救援队自购了雾炮车、喷雾器等消杀设备和消毒液,支援南部山区消杀作业。“雾炮车按照街办需求,每天在主要区域和村居进行消杀。救援队队员们则背着60多斤的喷雾器在小区和村进行消杀。”徐洋说。

  记者获悉,从党群干部志愿者的发动到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分配,从辖区重点密集型场所的防控巡查到核酸场地的跟踪布置,从小区重点人群管理到全社区的物资保障,志愿者们事必躬亲。一件红马甲,一个写着“志愿服务”的袖章,承载的是南部山区广大群众的奉献心。党员冲锋在前,群众踊跃紧跟,所有人为着“守护南山平安”这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维护核酸检测秩序、发放宣传单、在防疫检查站值班……党员群众站一排,共同筑成南部山区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初审编辑:魏俊怡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