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469)摘掉“黑帽子” 游来中华鳑鲏鱼 探寻小清河的蝶变之路

2022-06-14 17:04: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赵晓丹 金雪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赵晓丹 见习记者 金雪 济南报道

  “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好庄稼,还有绿豆和高粱……”曾几何时,一渠清水、万千鱼虾、天蓝水阔、绿荫夹岸,这是对小清河的真实写照。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涌入,使小清河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不断恶化,持续为劣V类水体。变成了济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市民称之为“小黑河、小臭河”。

  对于逐水而生、枕水而居的济南人,小清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标准治理迫在眉睫!景观整体改造、黑臭水体整治、河道清淤,经过多年持续不断整治,小清河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尤其是今年5月,小清河济南段时隔60年后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13日,记者来到了小清河源头之一的槐荫区睦里庄,探寻小清河的“蝶变”之路。

  往日人人避及的“小黑河”,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

  阳光正暖,微风徐徐。记者来到槐荫区睦里庄,发现这里河畔绿树成荫,水波粼粼,一阵微风拂过,柳树的枝条伸进河里,好似与小清河亲切地握手。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容分割......”随着离河边越来越近,优美的歌声也随之越来越响。十余位退休的老人或抚琴、或合唱,正在精心排练节目。凉亭下围满了乘凉的市民,正在在为排练的老人叫好。

  济南市英雄山合唱团团长郭培镇告诉记者,他们是英雄山合唱团的成员,特意驱车半小时从市中赶来。“我们合唱团选过很多地方排练,像这儿环境好的不大多。在这水好、景美的地方,心情自然也很好,在这唱歌比在舞台上唱得都舒服。”

  牟阿姨是一名“老槐荫”了,也是她推荐合唱团来到这儿排练。“小清河跟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环境这么好,也为我们丰富退休生活提供了场地,我们由衷的感到自豪!”

  近年来,随着小清河全线水质状况的大幅改善,济南市大规模开展了小清河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全长48公里小清河景观风貌带,改造后绿化面积108.7公顷,绿地率80.5%,小清河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日渐成为网红打卡和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场所。

  从“劣Ⅴ类”到地表Ⅱ类水,小清河水质实现华丽逆袭

  按照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一类水质良好,二类水质受轻度污染,三类水质经过处理后也能供生活饮用,四类以下水质恶劣,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李计珍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清河河道一度夏季臭气熏天,冬季垃圾遍布,鱼虾绝迹,生物多样性丧失殆尽,尤其是在1991-2010年期间,小清河辛丰庄断面COD、氨氮浓度分别高达100mg/L、20mg/L以上,这时的小清河水质是戴着“黑帽子”的“劣五类”。

  清河之痛必从源头找起。针对“小清河不清”的突出问题,济南市整体谋划布局,实施小清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共投资3.7亿元,对小清河城区段30公里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完成清淤工程量200余万立方米。济南市共建成污水处理项目26个,新增处理能力85.39万吨/日,处理能力达到208.35万吨/日。减少了底泥污染物释放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同时,增大河道水深,增强了景观蓄水效果,河流自净能力进一步提高。

  2021年,济南市地表水国、省、市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三类水体比例实现五个百分百,小清河水质更是从2018年以前的劣五类水体到2019年均值达到四类水,2021年均值首次达到三类水,2022年1-4月均值首次达到二类水标准。

  “小清河的水质连续四年创历史记录,真正成了河清水秀的生态河。”李计珍说。

  时隔60年再现中华鳑鲏,重塑人水交融生态泉城

  睦里庄附近,一位村民拿着捕鱼网,穿着橡胶皮裤,戴着手套,在没膝深的水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清理河道垃圾,随着捕鱼网的落下,河里的鱼飞速散开,引来附近游客的围观。

  “快看,那个是不是鳑鲏鱼……”

  2022年3月,小清河济南段发现了大量中华鳑鲏种群,这是有历史统计数据以来时隔60多年再次发现这一种群。寻找“鳑鲏”鱼,也成为了不少游客们的新乐趣。

  正在桥上散步的村民告诉记者,“第一次在小清河里发现这种鱼的时候,我们很激动。在村子里生活近50年,以前只是听家里老人提起过小清河里有一种一翻身就‘反光的鱼’,没曾想如今自己也能亲眼看到。”

  为何出现鳑鲏鱼这么令人兴奋呢?李计珍说,中华鳑鲏栖息于淡水湖泊、水库和河流等浅水区的底层,是自然水域中清洁水体的指示鱼种之一,出现中华鳑鲏意味着小清河正在形成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小清河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十三五”以来,小清河济南段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由2016年的1.26增长至2021年的2.23。总生物物种丰富度显著提高,水生生物由2016年的73种提高到2021年的230种。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占比从2016年40%提高到2021年66.2%。本土物种逐步恢复,出现了中华花鳅、花滑、中华鳑鲏等本土鱼类物种种群,还发现了山东新记录物种粗纹暗色鳑鲏。

  “中华鳑鲏的发现是小清河济南段水生态改善、水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力证明。”李计珍说,小清河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是全市生物多样性改善的一个缩影,突显了济南市近年来环境治理和生态改善的成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十四五期间,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在贯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的思路,坚持“保水质、增颜值”并举的情况下,争取实现有河有水,有水有鱼,有鱼有草的人水和谐的三水统一。同时,也为下游城市、山东省的新旧动能转化贡献力量,推动实现泉城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初审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