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 全力攻坚】昔日全省排名垫底 今朝总额、增幅“双第一”——济南综保区迎难而上华丽“逆袭”

2020-08-06 09:40:46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 韩霄鹏

  2018年,济南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口额完成9.64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2%,在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排名108位、全省最末位。2020年上半年,在遭遇疫情冲击的不利形势下,济南综合保税区逆势而上,完成一线进出口额67.9亿元,同比增长8.8倍,占济南市外贸总额9.9%,对济南市外贸增量贡献度达35%,总额跃居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三位、增幅第一位,总额和增幅居全省综合保税区“双第一”,首次进入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50位,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不声不响,昔日全省“倒数第一”实现了华丽“逆袭”。

  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

  济南综合保税区于2012年5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原济南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而成。作为一个内陆城市的综合保税区,所在片区既不临空又不靠港,此后几年,园区没能成为济南对外贸易新增长极,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考核的一线进出口数据长期低迷。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同意济南综合保税区规划调整,搬迁至遥墙国际机场北侧。这一年,新园区在建;老园区待搬迁,济南综合保税区业务跌至谷底,排名列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最末位。

  济南综合保税区迁建之前位于章锦片区,这里是济南药谷、侨梦苑、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所在地,是齐鲁科创大走廊的起步区。“虽然不临空不靠港,何至于长期排名全省倒数?”那几年,质疑声四起。园区对外招商没有底气,门庭冷落。

  2020年,济南综合保税区却突然走红。

  2月刚过,济南综合保税区提前完成一季度目标,实现一线进出口额15.5亿元,同比增长857.1%,增幅位列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一位。

  5月17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6月17日,规划面积1.52平方公里的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预验收。

  7月23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宣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迅猛,保税物流进出口成倍增长,济南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出口额和增幅跃居全省综合保税区“双第一”。

  7月27日,海关总署署长、党委书记倪岳峰调研济南综合保税区,肯定济南综合保税区“落实‘国务院综保区21条’下了真功夫,为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做了有益探索”,要求济南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把前期工作进行一个梳理、总结、提升”。

  7月30日,《2019-2020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公布,济南综合保税区提报的《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流中心创新模式》创新案例,入选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并且名列贸易便利化领域第一位。

  一时间,中央级、省级、市级新闻媒体纷纷把镜头对准济南综合保税区,报道相关创新经验。园区工作人员更是喜上眉梢,“今年我们开挂了。一线进出口任务稳了!”

  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济南晶正新材料有限公司位于章锦综合保税区内,公司由济南市第一批“5150”人才胡卉创办。

  晶正新材料是全球唯一实现铌酸锂单晶薄膜工业化量产的企业,列入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计划专项。铌酸锂单晶薄膜是一种制造芯片的材料,主要应用于5G手机、传感器、量子通讯等领域。目前,公司的“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铌酸锂薄膜研发中心”是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内鲜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中心。

  “以前,综合保税区的业态主要是来料加工,入区企业多是棉纺、服装类企业,科技含量不高。如今,海关总署大力倡导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鼓励晶正新材料这类高科技研发型企业入区发展。”济南综合保税区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文说。

  为龙头企业量身打造出口新模式。重汽集团是外贸龙头企业。过去,重汽集团的出口整车下线后,都是先开到青岛港,在青岛港根据船期安排分批出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港口船期不稳定,依托综合保税区退税便利政策,济南综保区联合海关为重汽集团量身打造“整车出口新模式”。企业将出口整车集结至综合保税区内停放,再根据订单需要,报关后直达出境港口,避免船期不定、港口码头不定、车辆来回转移带来的贸易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整车入区后即退税,为企业缩短退税周期,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今年1-6月份,在“整车出口新模式”下,重汽集团已累计入出区整车1158台,货值约3亿元。

  助力出口型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赛奇公司主要生产非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以前专做出口加工业务。疫情发生后,公司急需解决内销问题。济南综保区联合海关、税务部门上门服务,为企业推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并允许赛奇承接区外企业委托加工业务,开足马力生产口罩、防护服供应国内市场,支持抗疫。今年1-6月份,企业累计生产口罩800万只、防护服200万件,分别同比增长300%、200%。通过实施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和委托加工,企业既拓展了国内市场,又释放了产能,进出口额也实现较快增长。

  和赛奇公司一样,晶正新材料今年也开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力。2019年以前,晶正新材料近八成产品出口美、日等国家,由国外企业加工成芯片,安装到电子产品上面又销售到国内市场。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集成电路技术产业链加速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掌握了芯片生产、器件加工技术,开始购买晶正新材料的铌酸锂单晶薄膜作为原材料。今年,晶正新材料的国内市场销售额已同步增长近30%。

  积极推动进出口企业出口防疫物资。全球疫情暴发后,济南综合保税区大力推动进出口企业出口防疫物资。1-6月份,济南易安达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完成进出口额9.4亿元,同比增长2278.6%;济南迅吉安保税物流有限公司完成进出口额8.1亿元,同比增长223.8%;山东通翔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完成进出口额6亿元,保税物流业务实现快速发展。

  培育新技术占领产业制高点

  集成电路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很强,聚力集成电路芯片项目建设,济南正积极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一期投资60亿元的济南富能半导体高功率芯片项目是省、市重点项目,今年底将实现量产。济南综合保税区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积极培育芯片封装、智能传感器、薄膜芯片材料业务,推动产业生态早日形成。

  园区投资数千万元支持盛品电子装修厂房、采购生产设备,引导企业联合国家级科研平台、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保税研发,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目前,盛品电子已具备封装28nm及以上工艺芯片的能力,与国内主要晶圆厂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均有紧密合作,并参与联合研发堆叠式NAND FLASH封装工艺。盛品电子还联合北京有研工研院筹建“山东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在保税区内设立“智能传感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带动新型传感器产品率先在济南实现产业化。

  富能半导体项目在建设厂房的同时,陆续从境外进口大量高价值生产设备,企业面临较大资金压力,还缺少专业存储场地。济南综合保税区改造出11500平方米恒温恒湿仓库,引导企业将进口设备自境外直接入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储。进口集成电路设备货值高,通过入区保税,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在缴纳进口关税、进口环节税方面的资金压力。仅今年上半年,企业进口设备货值就高达近10亿元。

  目前,国务院“综保区21条”除汽车保税存储业务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外,其余20项举措在济南综合保税区都已具备实施条件,不少政策已经落地见效,显现出明显的带动作用。章锦综合保税区离封关运行只剩国家八部委联合验收这临门一脚,如今的章锦综合保税区仍然不靠海不靠港,却已处于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核心位置,紧邻国际金融城,区位优势今非昔比。济南的两个综合保税区即将插上发展“双飞翼”。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谢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