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传统异化,遏制不正之风

2022-08-15 14:21: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若凡

  刘若凡

  近日,学生们纷纷收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许多家长早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张旗鼓,操办“升学宴”“谢师宴”。而在同时,各地市纪委监委也纷纷下发通知,严禁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那么,大办“升学宴”有何危害?

  首先,大办“升学宴”,本就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亵渎。“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中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同时,孩子能够考上较好的学校,老师们确实功不可没,学生家长想要表达感谢的心意也可以理解。但是,表达尊重不一定要用这种形式。仅仅通过物质馈赠来表示谢意,无异于把纯粹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利益关系,让教育蒙上了一层“功利化”的阴影,把情意变成了一种交易,这不可谓不是对尊师重教传统的亵渎和异化。

  其次,人们难免会有和他人进行比较的心理,大办“升学宴”,还会在社会上形成攀比之风,甚至逐渐发展成为难以根除的陈规陋习。如果举办“升学宴”成为了某些地方的习俗,繁重的礼金对于那些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外,有些人举办“升学宴”的目的并非为了分享喜悦或表达谢意,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把“升学宴”当成自己敛财的一种方式,当成人情往来的工具,通过举办“升学宴”大肆收取礼金。某些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把“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的规定抛到脑后。

  还有一点往往为人所忽略,家长们大张旗鼓所操办的“升学宴”,可能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是这场故事的“主人公”,本该拥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便擅自举办“升学宴”。仿佛对他们来说,收取礼金和维护面子,比孩子的感受更加重要。很多孩子在“升学宴”上都如坐针毡,只能尴尬赔笑,好像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这场宴会本就和他们无关。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向师者表达感激,并不在于礼物有多么贵重,而在于学生和家长内心的那份真挚的尊重和谢意。大肆操办“升学宴”的风气,打着“尊师重教”传统的旗号,实际上却是把传统异化,把教育功利化,把师生关系污名化。这种不良的风气如果继续发展,很可能会渗透至各行各界,使得越来越多原本简单而纯粹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功利,到头来,所有人都将深受其害。

初审编辑:苑文飒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