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5月1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凝心聚力抓项目 蓄势赋能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0场,围绕济南市财政局“强化资金保障 赋能项目突破 加快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济南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之勇介绍,济南市财政部门聚焦“联、统、管、防”四个环节,搭桥梁作磁铁、统资源保重点、盘存量提绩效、防风险守底线。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济南市组建了省内第一支黄河母基金——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对接联动”架“桥梁”
摸排拟融资项目83个、拟融资额1512.5亿元
周之勇表示,聚焦全市“项目突破年”确定的重点项目,济南市财政部门加强财金联动、区县联动、省市联动,与项目相关主体开展专题对接,打好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拳”,架起资金和项目之间的沟通桥梁。
对接摸排资金需求。组织各区县、市属有关企业,梳理全市重点项目政策性银行融资需求和专项债券需求,建立项目储备库,确定了《全市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意向清单》,拟融资项目83个,拟融资额1512.5亿元。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经财政部审核通过426个,融资需求达1727.23亿元。
对接服务融资谋划。联合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开展“服务项目突破年区县行活动”,与各区县就项目建设进行策划对接,准确把握政策动向、战略方向、资金投向,跟踪协调、完善手续,综合利用信贷、股权投资、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重点项目融资渠道,架起项目与资金之间的“快车道”,实现项目优、融资快。
对接搭建省市平台。通过省市联动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和定期会商机制,争取省级在改革试点、财金联动、资金支持、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济南更多支持。
今年,通过省市联动机制,聚焦一批成熟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合作项目,推动山东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鲁信集团等省属金融企业与济南市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目前济南市与省属金融企业已组建基金39支,引导更多省级资源集聚我市重点项目建设。
“统筹资源”当“后盾”
全市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 业 投 资 基 金 总 规 模 达998.82亿元
与此同时,济南市成立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工作专班,制定《保障“项目突破年”实施方案》,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专项债券、金融工具、政府基金、存量资产等资源,持续释放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效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做好资金统筹。会同各区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土地片区综合开发投入产出平衡测算,坚持“以收定支”,区分轻重缓急,将土地收益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联合市发改部门,科学策划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目前山东省财政下达济南市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20.07亿元。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争取新增授信422.35亿元,新签订贷款合同322.75亿元,发放贷款174.44亿元。探索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形式向市属企业拨付项目资金,达到“一钱多用”“钱能生钱”的效果。
做好资产统筹。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开展国有资产梳理工作,深挖资产潜力,按照“成熟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方式,灵活处置竞建公有房、配建租赁住房、腾退公有住房等资产,盘活的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管理运营,在促进企业资产扩容的同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做好财金统筹。强化财金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组建和投资,围绕济南市重点工作、重点产业组建政府引导基金。目前,全市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投资基金累计成立116支,基金总规模998.82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放大倍数达3.3倍。其中,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组建了省内第一支黄河母基金——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目前,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正在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和天使投资系列基金组建,将进一步为济南市重点产业项目和早期的科创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精打细算”提“绩效”
严控市直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
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在预算编制、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上更加凸显精准性和约束性,资金管理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和成本效益,既打好“铁算盘”又管好“钱袋子”。
厉行节约保重点。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建立重大项目保障清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控市直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立“四个压减20%和一个只减不增”原则,即市本级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20%,“五项经费”总额压减20%,委托业务费、宣传费、自媒体建设费压减20%,一般性专项资金压减20%,编外人员经费“只减不增”,节省出来的资金优先用于基层“三保”、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
加快支出提效率。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预算执行慢的项目,及时调整收回资金。特别是对使用专项债券资金的项目,专项债券资金到位后,第一时间下达区县和项目单位,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对资金结余数量较大,不能按时完成支出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债券早日发挥效益。
加强评审增绩效。将重点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强化全过程绩效评估、成本绩效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确保资金绩效达标。从今年起,每半年就重点项目进行一次绩效评价,并将评价情况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
“风险防控”守“底线”
隐性债务列入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
财政安全运行是底线。济南市财政部门守牢“一排底线”安全阀,强化责任意识,运用市场思维,着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障财政稳定运行,为防范重点项目融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
守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切实防范专项债券资金使用风险,压实偿债主体责任,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纳入预算管理,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将隐性债务列入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逐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区县日常债务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将区县全口径债务风险与新增债券额度分配挂钩。
守牢基层“三保”底线。执行好保障基层“三保”暨区县财政平稳运行工作方案和重点支出保供机制,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区县实行“红橙黄”三色风险管理和重点监测,完善财力保障、库款调度、应急处置、激励约束等机制,增强基层“三保”能力,全方位保障基层重点支出。
守牢财政可持续运转底线。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坚持以收定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区分轻重缓急,科学规划建设项目,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期限,适度安排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保障在建工程、民生项目,实现既要“保”又要“稳”的总体目标。
●相关新闻
1-4月济南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7亿元
在发布会上,济南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玉诚介绍了财政部门在统筹财政资金保重点项目方面采取的措施。
2023年市财政局聚焦济南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组合拳”,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调节、撬动作用,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主动服务保障全市“项目突破年”各项工作任务。
坚定不移做“加法”,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市财政部门坚持把抓收入、增财力作为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力组织财政收入,1-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6%,收入质量持续提升。在抓收入的同时,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及专项债券额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资源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握五指成拳,不断增强财政支出保障能力。
不折不扣做“减法”,节约资金保重点。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打好节本增效“铁算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总额连续下降,今年又对“五项经费”、委托业务费、一般性专项资金等作出“规范存量、按20%压总量”的要求。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严把“源头、执行、增支、绩效”四大关口,非急需非刚性新增支出一律不予安排,确保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千方百计做“乘法”,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坚持财金联动,撬动金融资源流入,聚焦企业研发创新、助企纾困等关键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政采贷”,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纾困贷政策等,探索建立风险补偿、应急转贷、政策担保、数字金融一贷通、特色融资服务平台“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突出股权投资和基金运作,对“专精特新”等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投资,探索设立双创基金。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模式,将原有的盲池基金优化为具体的项目投资基金,拓宽与社会基金方的合作,确保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实质性落地。
持之以恒做“除法”,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拓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完善市财政资金、政策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真正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阳光绩效监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财会监督,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强化监督管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逸群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这是美的力量,也是博物馆的力量。又是一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正如人们不会只在“世界读书日”那天读书一样,人们也不会只在“国际博物馆日”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