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他们点赞!2023年,69人在这里得到救助

2024-06-19 16:5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魏俊怡

  平阴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是平阴县民政局所属正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加挂平阴县救助站、平阴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平阴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牌子。按照平阴县民政局确定的职责,现主要履行救助站职责,为生活无着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

  如果你发现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或是正在或即将处于流浪或者乞讨状态的人员,可以引导他们来平阴县救助站寻求救助。来这里冲个热水澡,洗去浑身的疲惫乏困;吃顿可口饭,咽掉昨天的困顿不堪;倾诉当下苦,化解郁积胸中的块垒;踏上回家路,重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里是生活无着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回归稳固前“温馨的港湾、幸福的驿站”。

  2023年以来,救助站街面巡查1229次,站内救助30人,站外救助19人,护送返乡20人,心理疏导58人次,法律援助1人。

  筑牢兜底意识,强化大事家事责任担当

  兜牢民生底线是民政天大的事,救助站是守住兜底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兜住底线就是为夯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贡献的担当意识,把生活无着人员和临时遇困群众的难事当成国家的大事和自己的家事,努力把救助管理工作干成有温情和担当的民心事业。构建“自然启动、平战结合、快速反应、联动共治”的街面救助模式,配合公安、城管开展日常街面巡查,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多时段、拉网式巡查,力求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

  2023年11月23日下午,拘役期满释放的巨野县太平镇欧庄村欧某,因举目无亲、身无分文,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由锦水派出所转介到救助站。经联系巨野县救助站与欧庄村委会沟通,考虑到欧某的身心状态,当天下午专程将欧某送返回乡。切身体悟到不被社会遗弃和歧视的欧某感动得热泪盈眶,一再表示要重新做人,做一个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

  加强规范建设,强化履职尽责主观能动

  既脚踏实地,更仰望星空,自觉放大工作格局,开拓进取,不因客观条件受限而作茧自缚、裹足不前。平阴县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争取上级福彩公益金等资金,先后进行消防改造、自来水改造、挡土墙加固,安装空气能热泵供暖系统,卫生间更换马桶、加装无障碍扶手。争取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站内安全保卫、保洁、洗衣、做饭、种植、绿化养护等实际难题。争取慈善项目扶持,围绕解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难、心理修复难、行为矫治难和工作人员专业性不足等现实问题,开展让爱回家项目。

  牢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实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无缺位工作、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编制涵盖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工作标准的《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规政策工作实务》,使每一项业务工作都有政策依据、每一个管理环节都有制度保障、每一个服务项目都有标准规范。倡导不让服务对象在这里冷落、不让分内工作在这里延误、不让各种差错在这里发生、不让不良风气在这里出现、不让整体形象在这里受损,锤炼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作风。

  2024年2月2日农历小年上午9时,一位七十五岁的迷路老人在一名环卫工的引导下前来求助。老人思维混乱、词不达意、焦躁不安,无法正常沟通。无奈之下,工作人员立即向湖南长沙“缘梦寻亲工作室”警官王曙寻求帮助,与老人儿子取得联系,不到一小时,将老人接回。

  加强项目牵引,优化服务供给回归稳固

  持续开展“实施点线面工作法,携手相助让爱回家”项目,有效统筹链接相关资源,综合利用寻亲服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多元服务项目,帮助救助对象摆脱流浪乞讨的困境,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点上求突破,采用个案、小组等工作方法,让救助对象感受到尊重与爱的同时,克服自私自卑心理,学习和睦相处,适应集体生活。通过开展祝福新春、致敬清明、粽香端午、真爱七夕、浓情中秋、趣味重阳等活动,唤醒他们家庭亲情记忆,寻找回家之路的蛛丝马迹。线上求顺畅,加强同公安部门和社会力量协作,不断拓展寻亲路径,提高甄别查询能力和效率。面上求拓展,通过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发放“爱心救助联系卡”“政策问答”,开展“6.19开放日”活动,聘请特邀监督员,传播救助理念,讲好救助故事,积极回应政府要求、社会需求和群众期盼。

  2023年12月2日,身着单薄、满是倦怠和无奈的河北省涿州市梁某母子俩由榆山派出所转介来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母子换上御寒棉衣,端来可口热饭。经问询,梁某系企业管理人员退休,儿子王某大三时恋爱受挫,考试挂科,因抑郁休学,在家十几年日益恶化。为逃避熟人蔑视的眼神、鄙视的言行,自卑的母子俩开启了边打工边游逛的历程。在接受救助的7天里,“让爱回家”项目组的社工师直接介入,为改变而进行努力,对母子俩的心理认知、生涯发展、生活方式、行为偏差及矫正进行辅导,为打开母子心结、巩固改变、强化信心注入了正能量。

  流浪乞讨人员的生存状态和救助情况,是反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能甚至综合国力的一面镜子,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所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新征程上,救助站一班人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流浪乞讨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他们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不断增强他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 张清照 张承志)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