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万竹园雕刻的文化“密码”

2021-01-24 09:26:07 来源: 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 朋星

破解万竹园雕刻的文化“密码”

  朋星

破解万竹园雕刻的文化“密码”

  杏花院方亭

破解万竹园雕刻的文化“密码”

  木雕:挂落、雀替

破解万竹园雕刻的文化“密码”

  石雕:文房博古

  庭院深深,花木葱葱。

  位于趵突泉公园西南侧的济南名园万竹园,保存有民国时期的园林式四合院建筑,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竹园入选,名列“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万竹园建筑精美,其中大量石雕、木雕、砖雕尤为出彩,堪称万竹园“三绝”,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近日,学者朋星推出新作《万竹园雕刻》,为首部全面、系统解析万竹园雕刻之力作,填补空白。

  6年春夏秋冬,无数次近距离观察,上千张精美图片,海量文献资料查阅,深入细致的研究,朋星探寻到了每一件雕刻背后的丰富内涵。近日,新时报记者对朋星进行了专访。

  前后6年,记录“最全”万竹园雕刻

  万竹园雕刻虽然有名,但以一本专著对其进行系统解读,却从未有过。朋星的这个想法,也是逐渐产生的。从2015年初开始,因为家住大明湖附近,他常会穿越五龙潭,到趵突泉公园逛一圈。“进趵突泉自然会去看大名鼎鼎的万竹园,一开始主要是看万竹园的建筑,对园里那些局部的雕刻并没有过多关注,越到后来就越开始关注这些精美的雕刻。”

  到2016年,朋星开始“加大力度”关注、拍摄万竹园雕刻,并有意识地进行整理。到2018年初,他又集中精力,对万竹园所有雕刻进行了编号、命名、整理。如此写写停停,反复修改,前后6年,终成《万竹园雕刻》一书。

  系统拍摄、研究万竹园雕刻并非易事,把所有雕刻拍全就很不容易。平时要上班,朋星一般周末去万竹园,“得早去,去晚了人太多没法拍照。我都是早上6点从家走,等7点趵突泉一 开门,就一路小跑到万竹园。”另外天气也很重要,拍一年四季万竹园不同的风光,春天花开,冬天雪落,要挑阳光好的时候,拍雕刻的细节,却要挑阴天,“因为很多雕刻都是立体的,如果有阳光,会使得画面的一半在光亮里,另一半在阴影里。”

  6年间,朋星已经记不清去了多少趟万竹园,去得多了,和万竹园的管理人员都熟了,“有的砖雕位置太高,拍不到全貌,管理人员就借给我梯子还帮我扶着。还有一次我看到一处砖雕被藤蔓遮住了,管理人员也找来工匠清理了,他们还吸纳了我的建议,定期清理砖雕上的藤蔓,因为时间长了藤蔓必然会破坏砖雕。”

  令朋星欣慰的是,6年时间他终于记录下“最全”的万竹园雕刻,甚至连一些因为空间狭小很难拍到的雕刻,他也用特殊镜头拍到了,“所有的雕刻及其方位都已明确,日后若有自然风化或损毁,也能为修复提供明确参考。”

  乐此不疲,探寻雕刻背后隐藏的“秘密”

  中国传统雕刻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因此对朋星而言,拍摄、整理所有雕刻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任务”,是要解析这些雕刻背后的文化内涵。除了常见的喜鹊、牡丹寓意喜登富贵,喜鹊、石榴寓意喜报多子等,很多万竹园独有的雕刻,却非有细察深思和深厚的文史积淀不能“破解”。朋星乐此不疲,每有所获,便如侦探破了一桩谜案,欣喜不已。

  比如万竹园大门两个石狮底座南侧面的石雕,就别出机杼。东边的石雕,周边雕树、石,中间雕怀菊(菊花品种之一,因产于怀庆府而得名,怀庆府即今河南省沁阳市)、灵芝,暗含宅院主人的名字“怀芝”;西边的石雕,雕松树下一猴右手拿桃,左手搭于额头,目视前方的一只蜜蜂,蜂、猴谐音“封侯”,二者合起来,正是“怀芝封侯”。朋星说,这类题材,多作猴骑马背或以马、蜂、猴组图,寓意“马上封侯”,这里却别出心裁,以植物镶嵌名字,直接确指某某人封侯,“不知是张怀芝主动授意,还是施工者迎合奉承,虽然用意俗不可耐,但表现方式却有创新。张怀芝毕竟是个军阀,简单粗暴,在大门口就用石雕图案宣称:我张怀芝要封侯!这自吹自擂的举动,造就了雕刻史上的奇葩:封侯、马上封侯、封侯挂印、辈辈封侯各地皆有,但‘怀芝封侯’,只有济南万竹园有!”

  另一处独特而颇费解的雕刻,出现在连接万竹园玉兰院和绣楼的空中廊桥中,“空中廊桥的出头枋雕刻雄鸡昂首啼鸣、牵牛花开放,这是什么意思呢?”图案的重点是牵牛花,雄鸡只是陪衬。考虑到牵牛花的花朵是朝放晚卷,凌晨四五点、公鸡打鸣时就早早开花,所以俗称此花为“勤娘子”,朋星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图案是希望女子当“勤娘子”,黎明即起,绣花纺织。古人说“一出茶饭便知妻,要知贤母看儿衣”,这是在强调女子要勤俭持家,进行女德教育啊。

  很多雕刻图案,非细察深思绝难“破解”,比如有一幅雕刻文房博古图案的石雕,朋星在电脑上把图片放大了看,发现书匣中放着的那本书的封面上有“国志”两个字,可见这本书应该是《三国志》,但有趣的是,石刻上的这个“国”字,却不是繁体字的“國”,而且里面也不是现在通行的“玉”,却是一个“王”,追溯“国”字的演变,朋星发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这种写法,表示有王、有皇帝才是国家,宋元时期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也多如此,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追逐皇权,也是这么写的。武则天时期开始写成“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实行民主共和制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所以当时有人把“中华民国”写为“中华民囻”,“民”字的最后一笔斜钩还故意往上加长露出头,名为“出头民”,意谓人民终于出头当家做主。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行《汉字简化方案》,将“國”简化定型为“国”。

  另一个例子是木瓜院额枋上的苏式彩画,画面中有四个美女在钓鱼,要给这幅图写说明,写个“美人钓鱼图”不会错,但朋星多想了一步:为什么一定要画四个美女在钓鱼?查阅资料后才发现,原来“四美钓鱼”还和《红楼梦》有着密切的联系——《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描写探春、李纹、李绮、邢岫烟四个美女在藕香榭垂钓,称为“四美钓游鱼”,后常用为绘画题材,颐和园长廊即有此彩绘。另外,清同治、光绪年间的杨柳青年画画师高桐轩也画有此题材。万竹园出现的“四美钓鱼”,显然是受此影响。如此这般解释,可比简单一句“美女钓鱼图”丰富多了。

  独立思考,对传统文化不能人云亦云

  万竹园雕刻分石雕、木雕、砖雕,此亦为万竹园“三绝”。对万竹园雕刻的特点,浸淫其中多年的朋星自有总结,他认为,万竹园“三绝”中,“石雕最佳,木雕、砖雕次之。”“石雕门类齐全,涵盖了众多基本手法,举凡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一应俱全,而且刀法精细。所雕内容则大雅大俗,有福禄寿喜,也有诗书人家。另外从雕刻中屡屡使用的道教元素来看,宅院主人张怀芝或者设计师有信奉道教的倾向。”

  朋星认为,中国传统宅院的雕刻艺术,到民国时期已经衰微,但万竹园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准,足证张怀芝十分重视宅院建设。“张怀芝在天津、北京闯荡多年,募集大江南北的能工巧匠聚集济南,抓住了雕刻艺术的落日余晖,营造了工匠手艺最后的辉煌,因此万竹园‘三绝’可谓民国雕刻艺术的高峰,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工匠的消失和人们居住形态的改变,万竹园雕刻也可以说是绝响了。”

  难得的是,在破解万竹园雕刻文化“密码”的过程中,处处可见朋星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深刻见识。书中对“渔樵耕读”雕刻内容的论述,从文化、文学、哲学、历史等角度展开,堪称一篇深刻、精彩的论文。

  逛景点不能浮光掠影,细察、深思必有所得,独立思考才能不人云亦云。对于四合院这样的传统建筑,朋星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万竹园的主体建筑是四合院,在追问高楼大厦利弊得失的现代思潮中,四合院颇受热捧,但我却冷观、审慎。四合院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受砖木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制约,更因皇权政治的高压管控和儒家思想的浸染教化,只在平面延伸扩展,对高度则麻木不仁、碌碌无为。遍观各地四合院,都死守单层、双层格局,始终停留于低矮状态,封闭、幽深、匍匐,散发着家族宗法制度的陈腐气息。所以考察万竹园,我的心情是抵牾的,一方面整体上对四合院持批评态度,另一方面又承认其局部的技术性、艺术性,觉得有必要详细梳理其石雕、木雕、砖雕,保护文物,鉴赏非物质文化遗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谢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