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老师漫游北美记(131)白日脚下“隐” 遮不住多伦多的灯光璀璨

2018-02-26 14:4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当前,出国旅游的热潮席卷全国,有自助行的,有参加旅行社的,有落地找亲戚的……近日,山东职业学院的退休教师胡向赤和老伴来到了加拿大的滑铁卢市,在异国他乡和儿孙们团聚。期间,胡老师和家人拖着房车去露营、体验国外的幼儿园、逛当地的大超市、感受当地的地铁和火车、在美国的大学和饭店里聚会…… 

  作为本网的特约记者,胡老师用他的眼睛观察异国风情,用他的脚印丈量山川湖泊,用他的笔尖记录欢乐和疑惑。即日起,本网推出人文类纪实系列报道——《胡老师漫游北美记》,旨在与网友共同分享国外的旅游经验,共同感知北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同发现生活的斑斓魅力。   

  胡老师漫游北美记(131)在加拿大CN塔(二)白日脚下“隐” 夜幕已降临 遮不住多伦多的灯光璀璨 

  大众网特约记者 胡向赤 

  随着餐厅的旋转,鸟瞰多伦多的市区风景,全貌不断收入眼底。

  看着看着,我看到了“白日”西下。

  湖面似在天边,与其紧连着的万千楼房开始闪烁起点点灯光。

  当太阳不在画面上时,近处的湖与闪烁着点点灯光的楼房还是清晰可见。

  视觉有时很滑稽,在地面某个地方看到多伦多CN塔时,它是那样苗细,苗细到似乎容不下一只小孩的脚。

  在地面,无论如何也没有想不到,当有一天自己上到塔顶,竟然能和那么多的人“共进晚餐”,竟然能在旋转餐厅一眼望到多伦多的边际、望到与多伦多相连的那欲穷千里目而又确实望不尽的远方。也想不到在塔顶竟然看到的风景还有层次:望夕阳,远处楼房惟余“一片景色茫然”;待到能稍微清晰看到近处楼房时,落日却又在远方躲藏。

  同为一个时刻拍的照片,远近景象竟然差别那么大。远方好像天已经黑了,近处楼房虽已见房间内发出的许多灯光,大地似乎还处在白昼。

  CN塔地处闹市之中,地面的喧嚣加上高空餐厅的欢声笑语,使我感觉自己处于天堂和仙境,一点也没有孤独、寂寞和恐惧。

  我想,如果此刻我置身于某座高峰之上,虽然也能看到远方的景色,但脚下不一定有CN塔下这么多的高楼和灯光。

  我家在就住在这高塔之下,人到地面就等于到了家。但若要登峰造极去观景,很可能就是、人虽远离喧嚣尘世,但夕阳之下乃至黑夜之中那漫长的登山之路,大概“心”还会往嗓子眼上“吊”。

  有说CN塔的旋转餐厅一个多小时转一圈的,我没有刻意加以关注。始终感觉不到“转圈”的存在,始终犹如乘火车边走边观景的感觉。可是,由于餐厅的旋转,刚才还能看到落日,一会儿却不见了。

  美景依旧,太阳却没了。

  太阳哪里去了?

  原来,CN塔的旋转之“圈”在“变着戏法”。

  旋转餐厅转一圈,坐在椅子上的顾客,却是围着CN塔的中心轴线转了360°,相当于一分钟的时间,位移的圆心角为6°,与其对应的远处景色,弧长就是几十公里或者更多。

  我到了多伦多本来就掉向,光顾了拍照,还没有关注餐厅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现在被转的更是分不清东西南北。刚才拍到夕阳时,面对的是正西方向,但只要过上二十来分钟,我面对的方向就非南即北。

  而仅过去这二十来分钟,夕阳就可能早已“傍湖而尽”。

  太阳哪里去了?

  先人王之涣说:“白日依山尽”,他老人家是在中国古代的山西蒲州鹳雀楼所云。他虽在鹳雀楼上,“白日”所依之山要比鹳雀楼高,所以老人家是仰视白日依山而落。

  在田野里,我们会说红日落到地平线以下。地平线与人的视平线几乎一致,所以在人们在田野看着夕阳西下,那是一种平视。

  我的北美游记第13篇,介绍我在加拿大休伦湖畔看日落, 眼看着一轮红日是遁入湖底,这也是一种平视观日落。

  今天,我在CN塔上,夕阳则是在我的脚下西下而去。CN塔鸟瞰多伦多,又看“白日”西下,实在是一种俯视。

  以上这些说法都是源自于古人把大地看成一块板块,才有日落之说。其实,此时在CN塔上看不见红日,可此时此刻它一定在中国的东方喷薄而出。

  太阳走了,夜幕降临,但多伦多却是进入不夜天。

  夕阳悄悄地走了。

  现在人们又要问:夜幕在哪里?

  夜幕遮不住多伦多的灯光璀璨,市区到处都是“灯火通明”。

  我们在旋转餐厅进晚餐,其他那些楼房的人在干什么?

  当然人家也在进晚餐。

  但是还有些人在工作岗位上、在回家的路上。

  中国有句饭局名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句话在加拿大依然适用。

  我们在CN塔,是各家自己在旋转餐厅就餐,有“洋人”也有我们中国人。谁家吃完饭也不会久待,整个餐厅是顾客来来往往,你家离席他家入座。

  我没有数过我们就餐时餐厅旋转了多少圈,我们用完餐也得撤席。

  离开旋转餐厅,我们来到它下面的空中花园,这里有铺着玻璃地板的透明瞭望台,地面的建筑一清二楚。

  下面的照片就是拍的这透明的玻璃地板。

  这里人很多,想拍一张好照片很难,这是在人之间的缝隙拍摄,回来又做了放大处理。

  这里是人们自我评价胆量的地方,有的人能站着走上去,有的则是趴着移过去。

  我是只敢站在玻璃地板边上,远远看过去,只要不往前走,并不感到害怕。

  我这人老了、还胆大了呢,猛然回想起我小时候的“恐高”。

  小学四、五年级时,和同学一起去济南跳伞塔跳伞。现在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那时竟然是从官扎营跑着去现在经十路上的跳伞塔,现在乘公交车得换好几次车。那时小孩没有手表,也不知道一趟得跑多少时间,当然也不知道累。

济南的跳伞塔(网上下载)

  那时不知怎么的、那么怕登高,是不是叫恐高症,我现在也不弄不清楚。

  跳伞塔高度大概是60米,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长臂吊着一个大圈。降落伞挂到圈上,人有背带与降落伞相连。开始是练习牵引,即由升降机拉到塔上,再放下来。练习几次后,再把人拉上去,人就可以拉动拉绳,降落伞脱钩后,人就徐徐落到地面。当然着地前还要控制伞的着陆方向,落地瞬间还要做一些动作。

照片为网上下载

  被牵引着“升天”和到“高空”后拉动伞绳跳下,我不感到恐怖。反而是徒步上到伞塔的瞭望台,老是感到特别恐怖。

  原来,跳伞塔圆锥状的塔身里面是螺旋上升的台阶。沿台阶而上,可以走到塔身上面的圆柱状的瞭望台,扶着栏杆可以绕一周观看济南的景色。那时伞塔周围全是庄稼地,济南市区也远远没有现在这样壮观。

  可当时我每次都是勉强缓慢地走上去,在瞭望台根本不敢到栏杆跟前扶着栏杆,只是身体贴着塔身站着,也欣赏不到什么风景。当时那些女同学都是跑着登上瞭望台,在瞭望台上扶着栏杆伸头往下看。看到女同学的大胆举动,我确实很害羞。

  不知为什么,我在塔身里沿阶梯上瞭望台感到恐惧,跳伞却没有被“吓死”。只是第一次跳伞时,没有拉开伞绳,地下怎么指挥我、我也始终是拉不开。当时我那个张伞的圈所处的方位,若是拉开伞绳跳下,风向正好吹着伞飘到塔身、可能会碰到上面。我下来后教练又挂上背带升上去,也没有拉开伞绳。这样,就不算我胆小了。

  如今的CN塔,高度是济南伞塔高度的6倍。我在上面的玻璃地板前,往下观望多伦多,猛然想起小时候的那段“恐怖,也纯属自然”。

  当乘坐电梯在一分钟的时间内由塔顶回到地面后,我人又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若为熟悉大街上。旋转餐厅的一切,将成为永久的记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