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乡村”变身“绿富美”,历城区这个小村庄藏着大能量

2020-04-10 15:17:24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范明昱

  混着阳光的空气、白墙边上的小花、干净分明的小道......穿梭在程家庄村的街巷里,张兆芹总会不自主地露出笑意。

  程家庄村不大,人口497人,147户,藏在历城区荷花路街道的东南角,“穷乡僻壤”是数年前所有人对它的第一印象。谁也没想到的是,这个位置偏僻、资源匮乏的小村落,如今早已摘掉“市级贫困村”的帽子,进化成为诗意栖居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小乡村的蝶变,不只体现于“雨天不再一脚泥”“转角遇景就是画”的“面子”上。来到这里,会发现民风淳朴、文化入心,“里子”也是实的。独具魅力的改变,来自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兆芹和她所带领的班子队伍,大家带来了希望的种子,证明着小村庄也可以焕发出大能量。

屋舍俨然,小道干净,村民移步就能换景


文化活动广场增色村民的精神生活

  流转的是土地,收获的是信任

  2019年,程家庄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20万元,这是个喜人的数字,张兆芹心里清楚,从0增长到20万,自己到底犯过多少次愁。

  “是真的穷,村委会连张像样儿的办公桌椅都没有,一下雨,路就没法走。”如今回忆起村庄之前的样貌,张兆芹仍会皱起眉摇头。2014年,张兆芹带领新班子上任,面对村里32名贫困人口、村集体经济收入常年为零的窘况,她一直在寻找这个小村子可以发展的“突破口”。

  好听的话张兆芹不愿多说,而是体现在了行动上。抓班子、带队伍、成立群众议事小组,令她欣慰的是,班子成员积极团结,一心一意共谋发展之路。“好像都憋着一股气,非要做出些样子瞧瞧。”

  去外地调研走访、向专家取经学习,一系列举措下来后,大家最终达成“流转村内土地,发展特色产业项目”的共识。这是摆脱贫困的好法子,却一度遭受到村民的反对。与田地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们不理解、有顾虑,张兆芹只得带着队伍,一次次登门入户做思想工作。

  “我给他们掰着手指头算这笔账,水电费钱、人工钱、种子钱、肥料钱......”磨了多少嘴皮子,跑了多少路,张兆芹也记不清了,她只知道,只要能保障贫困群众再也不用靠天吃饭,费多少心思都愿意。

  张兆芹告诉记者,目前全村流转土地310亩,每隔3年租金涨10%,今年每亩地的租金涨到了1400元。“如果还是以前种粮食的话,村民每亩地的收入还不到500元。”

  土地转了,收入涨了,人心也暖了。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肩负着脱贫攻坚的担子,才让这批基层党组织得到了淬炼。2018年,程家庄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干事创业好班子”,荣誉是对张兆芹和村两委成员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更是一种深厚的期许,大家没有辜负。

土地流转后建设高效农业大棚,种植火龙果等农产品

  火龙果变“脱贫果”,日子变红火

  生长在热带地区的红心火龙果,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在程家庄村“安了居,乐了业”。

  “2016年育苗,2017年培育果子,2018年果子的种植才逐渐走向正轨,形成规模。”特色农业发展之路不好走,更不能急于求成,这是荷花路街道扶贫办主任陈和铭深刻领悟出的道理。

  火龙果的培育虽由承包土地的农场专家负责,但大家伙儿都对其寄予着厚望。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随着种植经验愈加丰富,程家庄村的红心火龙果终于打出了名气。

  “这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因为好吃,不少人喜欢到这边来收购和采摘。”好口碑带来了好的经济效益。张兆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程家庄村目前共种植了30亩地的红心火龙果,每亩可产火龙果3000斤,按照10元至20元一斤不等的价钱卖出的话,每亩地的纯利润可在3万元左右,30亩地则是90万元。

  火龙果只是一个先例,随着草莓、樱桃大棚,太阳花等珍贵苗木养殖陆续兴起,2017年,程家庄村村集体收入8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2019年,村集体收入增长到了20万元。“我们也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在大棚里打工的话,一天能拿到80元左右。”

  产业促脱贫,在这个小村庄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张兆芹还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发展下去,她告诉记者,今年计划继续打造高效农业大棚,增加30亩土地用于火龙果种植,10亩用于葡萄种植。

笔直干净的水泥道路两边葱葱郁郁

  小乡村的美,源于一种文化力量

  没有繁华的街巷,屋舍俨然,小道分明,阳光下的白墙被照得有些亮眼,墙边还有村民搬出来晒太阳的小花。记者来到程家庄村时已是中午时间,来往穿梭的人并不多,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恬静悠闲的氛围中。

  据张兆芹介绍,其实早在前几年,程家庄村就以创城为契机,通过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为了能让村容村貌换新颜,程家庄村党支部向上争取了50余万元资金,用于道路硬化、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全村绿化等改造。

  此外,得益于2018年历城区开始实施的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程家庄村围绕贫困户实际需求,对贫困户室内外及周边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改造,让贫困群众“居者有其屋”。

  小乡村在一点点变美,然而好的环境是需要人维护的。记者了解到,如今全村只有3名保洁员,但工作并不繁重,原因是村民们都可以自觉维护村里的卫生,家家户户门前放置有小型垃圾桶。“村子变得干净漂亮后,大家也不好意思破坏了。”

对房屋翻新改造,让贫困户“居者有其屋”

  好习惯是如何养成的?文化力量注入乡村基因。

  据了解,近年来,程家庄村借着历城区“出彩人家”创建工作的东风,紧紧围绕“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的创建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的寻找榜样家庭活动。孝老爱亲、亲善教子、爱岗敬业、绿色环保......一时间,正能量的磁场在程家庄村全面铺开,人人都是乡风文明的塑造者、维护者与监督者。

  从“面子美”到“里子美”,从“环境美”到“生活美”,已经成长起来的程家庄村还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张兆芹表示,“肯定会越发展越好,我们有耐心,也有信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范明昱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