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街道:“10+54+N”模式提升服务质效 开启“后拆迁时代”治理新局面

2022-08-22 10:03:1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宁宁 刘珊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宁宁 通讯员 刘珊珊 济南报道

  近年来,华山街道2万多拆迁村民陆续回迁,20多万新进人口大量涌入,“新市民”与新时代的碰撞开启了华山片区“后拆迁时代”。街道肩负起管理方式改革创新与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双重任务,围绕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基石。

  透过“眼睛”看“温度”,“小窗口”解决“大问题”

  办事窗口是一个片区的“眼睛”,透过“眼睛”可以看到城市的“温度”。华山街道卧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了济南市首个社区帮代办窗口,入驻部门8个,进驻事项107项,设置服务窗口15个,确立了“10+54+N”的模式,即承接本级便民服务事项10项、帮办代办服务事项54项和帮办代办街道事项43项。按照“应办尽办”的原则,拿出“说办就办”的效率,确保达成“一次办成”的目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专属代码”锁定精准服务,网格融合联动提质增效

  1249、1900、1569……在华山街道观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面墙上,整个社区2908户居民每一户都有这样一个4位数的“专属代码”。“1”代表家中有党员,“2”代表家中有志愿者,“8”代表家中有退役军人,“9”代表家中有需要特别帮助的空巢老人或残疾人。通过一串串精准代码,社区可以了解到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社区服务。

  同时,街道将12345热线与党建网格融合联动,实现“1+1>2”的效果。居民有问题,网格员上门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可即时将问题推送至12345热线逐级分流解决。自融合联动以来,街道共搜集社情民意1200余件,处理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矛盾纠纷等各类事件900余件,热线投诉量明显减少。

  矛盾纠纷提前化解,开启法治建设“导航仪”

  街道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党员、先锋队员(志愿者)、社区网格员共同组成的调解队伍。挖掘社区自有资源,充分利用退休老党员具有的专业知识、生活阅历等优势,当好群众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提前化解群众纠纷。此外,街道还与历城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建立联系,安排法官和律师定期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为群众“送法上门”。

  见微知著,点滴小事彰显城市文明程度。下一步,华山街道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构筑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为主线,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描绘“城市会思考、生活更美好”的崭新图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宁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