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曹亮
大众网记者 魏俊怡 济南报道
千千万人共同沉浸于一场巨大的梦幻的氛围里,或许在黑夜,或许在白天,或许是“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或许是“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或许是狂欢的,或许是泪水的,无论是什么感受,演艺都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精神良药”,成为一个虚拟的纯精神性的异度空间,也带来繁荣的经济效益。
最近,一组数据新鲜出炉:今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25.17万场,同比增长30.19%;票房收入190.16亿元,同比增长13.24%,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同比增长27.10%。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项目演出场次同比增长26.37%。
火热的市场,带来多维度的浪漫体验。在诸多体验的背后,也存在难以回避的争议。
——这场关于演艺的美梦,我们怎么唱?
01
曲有尽而意无穷,在动听的旋律中、光影的变幻里,山东演艺业态的表现形式愈发丰富,从剧院室内演出到户外实景演出,再到景点、乡村沉浸式互动演出,多元体验不断拉满。
“曲终人不散”藏着太多青春印记。把回忆凝在歌声里,无论是“爱是三万里程的孤单,闪着等待的泪光,眺望可能的远方”的怦然悸动,还是“时空是个圆圈,直行或是转弯,我们最终都会相见”的情感共鸣,又或“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自由洒脱,在演唱会中,脍炙人口的老歌让观众回到了青春的过去,勾起了人们的无限回忆。今年以来,张靓颖、黄丽玲、赵雷、王心凌、林俊杰、蔡依林先后在济南开唱,“月月有演唱会”,已成为济南的常态。在青岛,仅上半年就有陈楚生、邓紫棋、陶喆等明星陆续“开唱”,其中外地歌迷占比超过50%,部分场次甚至接近70%,为“演艺+旅游”消费业态带来旺盛人气。
沉浸式演出藏着太多“中式浪漫”。非镜框式的舞台、近在咫尺的表演,在看剧过程中与某个演员擦肩而过的瞬间……在万物皆可沉浸的时代,沉浸式演出也燃起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夜色降临,湖畔的幽寂墨色被《泉城夜宴·明湖秀》的鎏金点亮,白日内敛的明湖在灯、影、声、水、景的辉映下肆意绽放它的美丽;漫步《尼山圣境·金声玉振》,三篇九章之中,四季更迭,时空流转,诗、乐、舞在激光投影的配合下呈现出璀璨的礼乐诗篇;秦汉唐宋清,《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用光影点亮独属“五岳之首”的弘大仪式,天烛峰下正梦着千年。
“草地里的狂欢”藏着太多生命律动。一支心动的乐队、一首钟情的歌曲,伴随着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心中升腾的情绪,融入热浪、声浪里,带给年轻人敞开心扉、拨开迷茫的心灵力量。与传统演唱会以明星为中心不同,在音乐节上,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走动,拥抱青春的狂欢。在新青年音乐节德州站,2天的时间齐聚了14支乐队歌手,不仅点燃了城市“烟火气”,还带动了周边住宿、美食、文旅项目的消费热潮,展现出强大的溢出效应。再过不久,新青年音乐的海浪将涌进潍坊,乐迷们也将在风筝之都浪漫再相约,“一起去看音乐节,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在路上。”
02
在各方新奇体验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除了经济账,演艺市场的不断升温,究竟能带来什么?
比如,“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等机构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达68%,创历史新高。与非跨城观众相比,跨城观众也倾向于在观看演出后在当地及周边城市旅游,占比达到26.8%。“五一”期间,在烟台海边举办的华晨宇日出演唱会,吸引十万级别的观众到现场,烟台市文旅局发出“来烟台吧,跟着华晨宇一起看日出”的宣传文案。在举办新青年音乐节期间,泰安同步推出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品牌,围绕天平湖沿线文旅配套,将各景点串珠成链,放大音乐节效应,拉动旅游消费。可见,演艺市场的下沉也让新一轮文旅生态竞争赛道显现,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比如,“回应群众丰盈的情感呼唤”。鲁迅先生曾在杂文《论睁了眼看》中作答:“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衡量演艺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大型室内旅游演艺《国秀·琅琊》将群贤故事与浩瀚历史搬上舞台,让观众身临其境,聆听五千年前的凤鸣长吟。民族歌剧《沂蒙山》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革命先辈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让观众感动至深。只有不断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心灵诉求。
比如,“与时代同频共振肝胆相照”。“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呼唤着审美高度的优秀演出,既拥有生活厚度,更拥有时代温度,能够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也能一路唱响海外、“圈粉”世界。2023年,“莱西木偶戏”赴意大利和西班牙进行表演,并参加了“孔子家乡 好客山东”文旅推广活动,用精彩的表演把山东故事讲给世界听。原创话剧《孔子》以“思接千载”的视野书写了一部壮丽史诗,呈现出孔子璨若星河、烟波浩渺的伟大思想,让孔子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孔子认识山东。是大时代中的“精神灯火”,也是穿透人心的文化力量,优秀的演出作品始终与时代同向而行、同频共振。
03
需要直面的是,在演出市场持续火热的背后,一些引发争议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有的演唱会秒售罄,黄牛票价炒上天;不少音乐会却频频因“不可抗力”而临时取消;有的演唱会因为上座率低、柱子票等问题登上热搜;甚至有的音乐会则因为现场体验感差,而被全场观众喊退票等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蒙眼狂奔后,大家应该会冷静下来了。”
面对诸多争议的发生,如何客观地分析、理智地解决、积极地改善成为当下的首要任务。
归根结底,一切的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无论是“忘柱兴叹”的“花钱买罪受”,还是维权困难的多方甩锅,无论是“从中作梗”的“黄牛”,还是票务信息不透明的“逐利至上”,都是把利益放在了服务的前面,把赚钱放在了营造“体验感”的前面,这样的行为不仅破坏了演出品牌的口碑,浇灭了市场的热情,更伤害了消费者的心,一旦让观众“下头”就难以再“上头”,其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大型演出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由此看来,破除“下头魔咒”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相关主体积极担负起相应责任。主办方和票务平台放长眼量,完善服务链条,而不是赚“一时快钱”。文旅、市场监管、消费者协会等部门强化监管,多为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撑腰站台”。最重要的是,用真心的服务来换取观众的真情。
有人说,看一场演出就像逃入一场精心编织的充满热望的美梦,梦里依稀有沧海、有雨水、有泪光,织梦的人走了心,做梦的人才能动了情,才能在闪闪发光的瞬间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微博@陶喆、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新青年音乐节、火星演唱会Mars Concert、山东歌舞剧院、文旅山东)
初审编辑:孟彤晖
责任编辑: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