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岛”若关闭是全社会的损失
来源:山东商报 2014-06-12 14:47:00
截至11日9时,济南市“弃婴岛”已接收弃婴106名,和去年全市接收85名弃婴相比,令人震惊,这同时也造成了儿童福利院的“吃不消”——民政部门坦言,目前院内护理人员人均看护15个孩子,夜间达到20名以上,床位紧张,人力物力已严重超负荷。其实,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公共责任感,政府方面完全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空间,足以达到分流弃婴,为安全岛减压的效果。
截至11日9时,济南市“弃婴岛”已接收弃婴106名,和去年全市接收85名弃婴相比,令人震惊,这同时也造成了儿童福利院的“吃不消”——民政部门坦言,目前院内护理人员人均看护15个孩子,夜间达到20名以上,床位紧张,人力物力已严重超负荷。
此一情形下,相关方面决定自6月11日起,婴儿安全岛开放时间调整为早9:00至晚17:00,夜间关闭“婴儿安全岛”。并实行身份信息登记,原则上只接收本市户籍婴儿。
新措施的出炉,既让人“能够理解”,也让人捏了一把汗:一项温暖人心的设施,因为一时“吃不消”而实行有条件收缩,是否意味着“弃婴岛”的前途未卜?一个被社会给予厚望的公益尝试不会最终只是收获“一声叹息”?
昨天的发布会上,尽管民政部门称不会轻易关闭“弃婴岛”,但是面对媒体“新举措实行后,会不会发生孩子被遗弃在其它地方”的问询,现场竟是一片沉默。
可见,“身份登记”“本地户籍”“年龄限制”等附加条件所带来的可预期后果,相关方面并没有周密应对的准备,这样,遗弃行为仍然不会被抑制,照此发展下去,总有一天,目前的“限时关闭”会变为永久关闭,那将是全社会的损失。
那么,弃婴岛怎样才能做到持续存在,并且温情不减?弃婴岛的明天究竟在哪里?
可以想见,一定程度的再扩容是可以考虑的,政府的再投入也不是不可以,但如此“挖潜”效果不见得会好。如无意外,那无非是又一轮“弃婴爆满——超负运转——消极吸收”的循环。前天,一位来自福建的家长“辗转千里弃子”,原因就是厦门弃婴岛关闭了,这样的前车之鉴会不会是“济南版”弃婴岛的宿命?
摆脱这个宿命,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对于社会,需要先摆脱对于弃婴岛的误区,认为这是政府发力的唯一出口,因为或许就是这个误区,直接导致了弃婴岛的“无上责任”与有限容纳之间的倒挂,同时助推了弃婴岛目前的尴尬境地。
其实,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公共责任感,政府方面完全可以有更多的作为空间,足以达到分流弃婴,为安全岛减压的效果。
首先在弃婴入岛之前做好筛查工作,病有轻重缓急,一定要做到救助最该救助的孩子。筛查还有另外一个用意,那就是防止恶意遗弃。诚如相关方面所说:安全岛是婴儿的避风港,不是甩包袱的放纵地。其次,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组合救助政策”,先性病婴儿免费治疗、新生儿落地参保、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甚至普通居民医保的住院报销政策,这些完全可以“岛外救助”。
再就是,政府应该组织完善社会救助机制,让志愿者、义工群体加入到关爱残障儿童的队伍中来,组织慈善机构和社会力量进行资金支持,这样,实际上就等于把每一颗爱心变为一个个“无形之岛”,当弃婴岛不再是唯一的指望,“遗弃”行为才会重归稀有,弃婴岛的压力才会小下来,从而回归它的初衷。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责任编辑:宋立鹏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