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产业新布局将代管创新谷
来源:大众网 2016-01-06 08:55:00
不久前,有着管理学博士学位的“70后”徐群履新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带给人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此次回归,徐群正赶上济南市拓宽高新区发展空间的大好时机,不仅把位于长清的创新谷纳入麾下,更代管历城、章丘地界即将申报的临空经济示范区。
徐群曾长期在高新区工作,领导建设了齐鲁软件园。2012年徐群调任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市创新办主任,主要工作仍围绕高新技术,被称为第四代科技园区的创新谷也在其任下规划建设。
此次回归,徐群正赶上济南市拓宽高新区发展空间的大好时机,位于长清的创新谷和市区东部的临空经济示范区部分区域将纳入高新区。
做加法的同时,徐群也在忙着做减法,明确提出“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科技园区”。可以预见,高新区正处于体制机制大变革的前夜。
若干年后,风景秀丽的长清区如果能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今天的场景一定会载入史册:轨道交通R1线施工如火如荼,沿线创新谷孵化器也在紧张施工中,别具匠心的“晶格”建筑雏形初现。
繁忙的施工现场背后,创新谷的招商引资已经持续两年多。只不过,自今年起,创新谷将与齐鲁软件园联动发展,在招商中又添筹码。
2015年12月30日,从济南西客站附近出发,记者驱车前往位于长清区的创新谷,正在施工的轨道交通R1线占据了刘长山路延长线、海棠路、紫薇路沿线的大部分车道,一路上不时可见创新谷的大小招牌,半小时后行至长清大学科技园南侧的创新谷孵化器建设基地。一座单体建筑面积超过齐鲁软件园、裙楼环抱的“晶格”建筑闯入眼帘,工人们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从工地外侧的规划图可以看到,这仅是孵化器的一期工程,这样的“晶格”应该还有两座。不远处,创新谷加速器也已动工建设。
2013年8月,记者第一次来此采访,孵化器建设基地刚刚开始挖坑,彼时轨道交通R1线已有规划方案,创新谷最重要的宣传语就是“距高铁站8分钟”,轨道交通建成通车后,这里有望成为济南交通最为便捷的区域。创新谷的定位是“京沪经济走廊高端产业资源最佳承接地”,千里京沪一日还。乘高铁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3.5小时,从而形成创新谷与京津、沪宁两地的“半日经济圈”和“一日经济圈”。
济南市相关部门人士透露,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创新谷招商遇到一些困难。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正苦于发展空间受限。早在2015年7月,济南市发布《济南市稳定增长促进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明确提出“制定支持济南高新区拓展发展空间的具体办法”。同年12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推动全市开放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开发区是重要战场,高新区是主战场。要赋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权,鼓励以‘飞地’形式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
谈及创新谷划归高新区代管,已经签约入住创新谷的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很欣慰”。2015年9月,“70后”徐群履新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此次履新也是回归,徐群之前曾长期就职于高新区,领导建设了齐鲁软件园,2012年调任市科技局局长后,又领导建设创新谷。创新谷定位于“第四代科技园区”,如今与齐鲁软件园成为“好兄弟”实现联动发展,在招商中可相辅相成,避免恶性竞争。而高新区近年来受发展空间所限,将创新谷纳入,引进好项目的机会更多,一些成熟项目在产业化阶段,也不必流失到外地了。
行政审批事项最少、服务成本最低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群去年12月接听12345热线时表示,为保障“两城两谷”发展,高新区要打造高效能行政服务体系,以“看齐中关村”为标准,对行政管理流程深度优化,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科技园区。此前,市里相关会议已明确,“要赋予开发区更大的自主权,围绕‘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在高新区工作的多位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高新区正在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应该很快就会公布。这次改革力度非常大,与每个工作人员的利益相关。“人们都以为当上公务员就端上了铁饭碗,今后无论公务员、事业编,全部企业化管理,有量化考核的标准,工作业绩突出、贡献大的肯定拿钱多”;“公务员没有压力,高新区难有效率”。谈及即将面对的改革,多数公务员表达的心情比较复杂,有激动,有兴奋,也有忐忑,部分南方城市高新区已推行企业化管理,公务员综合考评排在最后的会被辞退。
“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服务成本最低”的“去行政化”改革,意味着高新区将在机构改革上“做减法”,一些机构可能撤并。
事实上,在机构改革、简政放权方面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两年前,高新区率先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及食品安全办公室“三局一办”合一,组建市场监管局,形成覆盖市场准入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全过程的统一高效监管体系,其经验已在全市推广。去年9月,徐群向辖区企业发放济南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此项惠民措施,极大地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实行了数据共享,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新闻
高新区产业新布局——
徐群首提“两城两谷”
记者注意到,履新之后的徐群对高新区产业布局有了更明确的定位,将其言简意赅归纳为“两城两谷”。
智能装备城:以高新东区、临空示范区、综合保税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微电子、信息通信、数控装备、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3D打印、飞机维修、飞机拆解与部件再制造、保税物流、保税加工、跨境电子商务等产业;
生命科学城:以巨野河片区为发展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质子治癌、康复养老等产业;
齐鲁智慧谷:以汉峪金谷建设发展为核心,加快中心区腾笼换业步伐,重点发展企业总部、金融与类金融、工业与建筑设计、文化创意、商业、住宅等产业;
齐鲁创新谷:打造有针对性的人才平台、技术支撑平台、融资平台,将齐鲁软件园与创新谷联动发展,承接京沪高端研发转移、组织省内重点行业领域研发机构聚集、推动高校院所加快成果转化,形成以科技研发为主体的产业群体,服务省会经济圈建设。\
看齐中关村
责任编辑:王洪来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