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家街道拆除辖区内单体面积最大违建。

林景山庄前违建拆除后,及时还绿。
大众网济南5月27日讯(记者 孙海燕 通讯员 杨荣超 栾义娟)直到搬进吉祥苑地下市场,王冬梅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从4月1日接到拆违拆临的通知,王冬梅一直在自行联系地点搬迁,“小本经营主要就靠回头客,一直没找到。”没几天,历下区甸柳新村街道工作人员就主动找上门来,“告诉我已经帮忙找到了合适的地点。”这对在吉祥商街已经经营十余年的王冬梅,无异于雪中送炭。
细节决定效果。在全市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的大潮中,怎样让工作从纸面上“跑”到居民心里,历下区做足了文章;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到100天的最后冲刺阶段,怎样让文明从“表皮层”渗到“骨子”里,这其中也大有可言之处。
一把尺子量到底,彰显决心与担当
“违法设置广告只是让个别人赚钱,却给城市形象抹了黑;违法建设小铁皮屋只是方便了自己,却侵占了公共空间。”历下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相关负责人一句话切中了拆违拆临的必要性,“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拆违既凸显了公平正义,也是社会的进步。”
小到1平方米居民搭建的小仓库,大到3万平方米未办理手续的村民过渡房;高到20多层楼顶的大型户外广告,低到公交站旁的落地式灯箱广告……在历下区100.89平方公里范围内,拆违拆临工作正轰轰烈烈地进行。“拆”字背后的决心充分显现。截至目前,历下区共拆除各类违建临建210余万平方米,各类违章广告26万余平方米,其中第三期第一部分已完成90%以上。
难,是拆违拆临中普遍反映的问题,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拆除存在长达10年、20年甚至更久远的违建无疑更难。但历下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借势而为、乘势而上,以爬坡冲刺的韧劲抓好拆违拆临工作。
违法建设凸显出的是小部分人的不法利益与城市秩序之间的冲突。历下区动真碰硬,以法为绳,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对违法违章建设一视同仁、坚决拆除,决不能让违法者占便宜、让老实人吃亏。
强力推进,还给居民更美的印象和记忆
4月7日,冶金宾馆路和燕山学校北路违建40余户违建门头房开始拆除;
4月11日,经十一路和千佛山东路共计59处违建门头房开始拆除;
4月24日,山师东路3万平方米违建商铺开始拆除;
5月4日,建新南路马路市场28处违建沿街门头房开始拆除;
5月6日,吉祥商街192处违建门头房开始拆除……
历下区面积只有100.89平方公里,大多为老城区,违建存在时间久远、情况复杂。怎么干?从先后顺序上来说,除了“先公后私、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之外,历下区先对已存在多年的商业街“开了刀”。往大里说,在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上,历下区紧紧对标全市“453”工作体系;从细节看,历下区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压茬推进、多点开花的拆违拆临良好局面。
城市需要发展,更新是必然。山师东路全长1880米,违章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涉及单位15家、经营业户264户。从1998年开始,庞玉贤就在这里工作,“当时这里还是窝棚”。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管理标准的提高,当时退路进厅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渴望。
和王冬梅、庞玉贤一样,很多市民也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理解。正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察看山师东路拆违现场时所说,“未来,广大市民会对山师东路有更美的印象和记忆。”根据历下区下一步的打算,在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后,将按照“还路、还绿、还规划”的工作思路,对山师东路进行规划、改造、提升,实现“还路于民、建绿透绿”。居民出行不堵,绿植面积更大,市民宜居宜业的环境更好,回忆也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