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104)济南摔跤楞有名 跤王暴打日本兵
来源:大众网 2016-03-20 09:39:00
提起摔跤,现代人可能立刻会想到蒙古摔跤、日本相扑、柔道等,其实,中国摔跤才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老技艺,尤其是济南,曾是全国闻名的四大跤场之一。或许,中国摔跤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却不妨碍它曾经风光地存在过。尤其在济南,谭氏摔跤更是声名鹊起。就像电影里看到的精武门一样,济南的跤场也曾因时局命运多舛。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王超在比赛中
谭氏摔跤表演现场,背景挂满老照片
王超(右)在表演谭氏摔跤
一代跤王谭树森
大众网记者 张娜
提起摔跤,现代人可能立刻会想到蒙古摔跤、日本相扑、柔道等,其实,中国摔跤才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老技艺,尤其是济南,曾是全国闻名的四大跤场之一。或许,中国摔跤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陌生的,但却不妨碍它曾经风光地存在过。尤其在济南,谭氏摔跤更是声名鹊起。就像电影里看到的精武门一样,济南的跤场也曾因时局命运多舛。
祖师爷曾是头等扑户,宫廷里专为慈禧太后演出
3月17日,山东剧院芙蓉馆内,一阵阵喝彩声绕梁不绝。36岁的王超壮硕、精干,站在台上不动不说话,逼人的气势都让人睁不开眼。原来,台上正上演一场精彩的摔跤表演。只见王超一个俯身,使出谭氏摔跤的拿手绝活——撩钩子,200多斤的对手被他轻松撩起,再猛力往空中摔下……几个回合下来,对手拱手认输。
王超是谭氏摔跤的第三代传人,师爷谭树森,业内著名摔跤高手,也被称为济南一代跤王。谭树森的儿子谭新泉,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一直致力于谭氏摔跤的传承和弘扬,而王超便是谭新泉的大弟子。
表演完,王超擦把汗,在后台与记者聊起了谭氏摔跤背后的故事。
摔跤,最早来自于清庭。清康熙年间就有了“善扑营”摔跤组织,有督统、副督统管辖,下设两翼,设翼长和教习,两翼称东营和西营。人们把“善扑营”里负责摔跤的人称为“扑户”。当时不仅将校士卒通晓摔跤,连王公贵族也不例外。全盛时期满清八旗子弟不仅精于骑射,而且精于掼跤武术,传承有序,代不乏人。
王超的祖师爷叫宋振蒲,当年是“善扑营”头等扑户。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慈禧太后都要在小金殿里观看摔跤比赛。因为宫廷里主子们重视,扑户在当时也格外受尊崇。
清亡后摔跤手流落民间,济南大观园跤场声名鹊起
清亡后,大批摔跤手流落民间。为了谋生,摔跤手们开始自立门户,开设民间跤场,在当时颇为流行。
上世纪20年代,宋振蒲带着一帮朋友落户济南,在大观园开设跤场,从此掀起了济南摔跤的热潮。
师傅谭新泉曾经对王超说,当年最数大观园跤场热闹,每次开场表演,四周人山人海。摔跤手摔得带劲,观众看得带劲,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场面好不热闹。当时,济南出过很多摔跤高手,佟顺禄、谭树森、马振标等曾多次代表济南在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拿回的奖杯和荣誉无数。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济南的大观园跤场、北京的天桥跤场、天津的南市跤场、保定的清真寺南街跤场被称为全国四大跤场。济南摔跤流派各有所长,其中谭氏摔跤传承最为久远。从晚清善扑营至今,谭氏摔跤已有百年历史。
英雄救美暴打日本宪兵队,辗转南京后重回济南
谭氏摔跤背后的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色彩。
宋振蒲在济南开设跤场后,当年的谭树森是宋振蒲的一个小徒弟。有一天,谭树森下班回家,路过小纬二路时,恰巧碰到一队日本宪兵欺负一个小姑娘。谭树森二话不说,上前就是一顿狠揍,打得宪兵队落花流水。虽然此举大振人心,但宋振蒲敏锐觉察到,惹了宪兵队,济南是待不下去了。
几日后,宋振蒲带着谭树森离开,前往自己老家南京避难。就这样,谭树森跟着师傅,也被迫离开了家乡济南。师徒一行人回到南京后,在夫子庙附近重新开设跤场,继续摔跤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谭树森返回日思夜想的济南,重新在大观园开设跤场,谭氏摔跤自此名满济南。摔跤也成为那个年代最时髦的一项娱乐活动。
王超回忆,师爷谭树森作为一代跤王,有两样绝技傍身:钩子和气功。谭树森的钩子技法使用起来变幻莫测,动作干脆利落,有“神钩子谭”之称。谭树森在此时也收了大批徒弟,谭氏摔跤盛极一时。
文革时期,大观园跤场被取缔,谭树森改到皇亭体育馆工作,在那里传授摔跤技艺,后来,谭树森将自己的绝学悉数传给儿子谭新泉。
1980年,谭树森去世,荣华一生,终将落幕,引得老济南人不胜唏嘘。直到1986年,谭新泉也开门收徒,王超便成了谭新泉的大徒弟。
延伸阅读
虽是济南非遗,传承依然艰难
谭氏摔跤如今已是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然传承艰难。这也是王超现在最担心的事情。
每到周末,王超都会在英雄山济南战役纪念馆表演摔跤,以此传扬谭氏摔跤。“看的多,学的少。”王超说,为了能将谭氏摔跤传承下去,他曾用了各种办法招徒弟。起初,他在兴隆附近开设了跤场,用来招生,头一个月招了20多个徒弟,但第二个月就全跑了。
“学摔跤太苦了,每天在沙土地上摔打五六个小时,现在的孩子根本受不了。”王超说,除了学习苦,在多数人眼里摔跤“没有前途”也是招不到生的重要原因。
“因为摔跤不是国家正式体育项目,大部分人觉得苦练个一二十年却看不到未来,那又何必要学!” 王超无奈之下,干脆常驻芙蓉馆演出,希望谭氏摔跤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欢。
责任编辑:张娜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