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1)苏家油旋:8道工序“旋”出60层酥皮
来源:大众网济南站 2014-03-27 11:28:00
提起油旋,几乎每个济南人都知道。这种济南特色名吃,早已随着岁月绵延,刻到济南传统民俗文化的骨子里,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而说起正宗油旋,就不得不提苏家油旋。口味、现状、传承……济南油旋背后有太多的故事。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苏将林老人在制作油旋
老人已将面团卷出了旋,这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最后一步,老人用拇指在油旋中间摁了一下,整个油旋就成型了。
刚出炉的油旋看着就想咬一口
老人手把手教外孙做油旋
苏将林老人和女儿、外孙一起做油旋
挂在墙上的牌匾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王亚男
提起油旋,几乎每个济南人都知道。这种济南特色名吃,早已随着岁月绵延,刻到济南传统民俗文化的骨子里,成了济南的一张名片。而说起正宗油旋,就不得不提苏家油旋。口味、现状、传承……济南油旋背后有太多的故事。
8道工序“步步精心”,60层酥皮缺一不可
25日上午,乐山小区21号楼前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头房里,一位八旬老人端坐在案板前忙碌着:和面、擀皮儿、打油、抻面……他动作利落、全神贯注,似乎在制作一件艺术品。最终,一个个色泽金黄的油旋像变戏法一样从他手中捧出,咬一口,满嘴酥香。
制作油旋的这位老人就是苏将林,他也是济南唯一得到油旋制作手艺真传的人,今年整80岁高龄。师从油旋好手耿长银的他,做的油旋手艺正宗、味道地道。说起油旋,老人有说不完的话。
“一共8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苏将林老人说,和面、擀皮儿、打油、撒盐、涂猪油葱花、抻面、烤制、用拇指摁出旋涡,一个完整的油旋就出炉了。这些工序都有讲究,和面要软,七成面三成水;擀皮儿要薄至透明;打在面皮上的油必须是上好的花生油;撒盐要均匀;猪油葱花不能偷工减料,因为猪油是为了起酥,葱花是为了出香;抻面这个环节最重要,把长长的面皮儿一点点卷起来,是为了出旋儿,这个环节讲究手劲,太使劲面会断,劲儿不够卷出来的旋儿很厚;一个生油旋做成后,放进烤炉烤至两面金黄,不能焦;最后一道工序是用大拇指在油旋中间摁出旋儿,让热气慢慢散出来,才能里嫩外酥。
老人说,一个油旋达到4个要求就算成功了:里嫩外酥、外表金黄、酥香、里里外外的酥皮达到60层。
苏将林老人做的一锅油旋热腾腾出炉了,一口咬下去,香得根本停不下来。
关门弟子签拜师协议,学习摸索创出寿桃油旋
提起自己的油旋生涯,苏将林老人有太多回忆。
苏将林早年在聚丰德跟着耿长银师傅学做油旋,耿师傅为人严肃认真,按照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手把手教他学活儿,那时的苏将林刚18岁,平时除了打油旋外,还要做一些和面、配料的杂活。
“一开始干得不熟练,学打油旋吃了很多苦,一年后,我成了师傅的关门弟子。”在聚丰德全体员工的见证下,苏将林和师傅按照古老传统签了拜师协议。”
1990年,苏将林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名小吃展示会,现场制作的油旋、扁担烧饼和小油酥芝麻饼(后两种小吃也曾是济南名吃,现濒临失传)在许多挑剔的南方评委中好评如潮。苏将林在日后的学习摸索中,不仅跟师傅学会了制作圆形油旋、鸡蛋油旋和马蹄油旋,自己还创造了寿桃油旋。
曾为传承苦恼 如今外孙“接棒”用微信推广
2000年,因泉城路改建,苏将林在胡同里的油旋作坊被拆除了。已经古稀之年的苏将林忧心忡忡,他的三个孩子目前都无心此业,许多学徒也纷纷转行。苏将林说,他只要活一天就要打一天油旋,但是他担心如果自己哪一天不能做油旋的时候,济南传统的油旋手艺将会失传,这是最令他痛心的。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苏老先生的外孙在2014年接过了外公制作油旋的接力棒,老手艺有了传承人,而济南市民则又能吃到正宗的“苏氏油旋”了。
今年3月11日,80岁的“苏氏油旋”掌门苏将林正式将打制油旋的手艺传给自己的外孙聂书恒。大学学习建筑的聂书恒是在看了外公的一期电视节目后决定拜师学艺的,
“当时老人说害怕手艺在自己这代断送,我就想,作为外孙,要把这门工艺继承下来。”作为90后的聂书恒还利用微信等工具宣传苏氏油旋,“只要在微信关注苏家油旋,就能免费领取一个,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发扬振兴!”聂书恒说。
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的老民俗、济南名人、老建筑、老物件,来跟我们说说吧!凡是和老济南有关的故事,也请给我们讲讲吧!您可以将这些线索或者要说的话发到我们的邮箱:hanwuji8@126.com。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博:济南大众网。
责任编辑:张娜
热点图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图片切换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