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址(三级标题)
(1)玉皇冢遗址:位于济阳县店子乡店子村南,据《济阳县志》记载,明代曾两次在冢上修建玉皇寺,故名“玉皇冢遗址”。发现于1957年,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为一隆起高地,东西长77米,南北宽64米,总面积4928平方米。从采集的标本看,遗址有大汶口文化早、中期类型的红陶钵口沿、红陶鼎足及彩陶残片;龙山文化的石刀、石镰、蚌刀、骨镞及磨光黑陶残片;商周时期的夹砂灰陶鬲足;汉代砖瓦残片;还有不少的鹿角、骨角矛等,考古证明这里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一直延续至汉代的遗址。(展示玉皇冢遗址照片和出土文物照片)

(2)刘台遗址:又称逄氏墓地,位于济阳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面积20000余平方米。1979年、1982年、198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墓地中的六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器物大多带有“逄”字。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周初齐国的社会经济、军事、文化、方国等,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1992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刘台遗址照片和出土文物照片)


(3)小李遗址:位于索庙乡小李村西北200米处。南北长126米,东西宽90米,面积11340平方米。从中发掘的文物标本有石锤、石斧、陶纺轮、陶网坠、红陶残片、灰陶残片等。小李遗址属商周文化遗址,1981年5月17日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小李遗址照片和出土文物照片)

(4)邝冢遗址:邝冢遗址位于庙廊乡邝家村西南200米处。南北长138米,东西宽122米,面积16836平方米;部分呈台状,最高点达4米。1979年,考古人员曾于此试掘探沟,发掘出的文物有灰陶三足盘(残)、商代蚌质鱼钩、浅褐陶器之凿形足及石铲、石刀等。邝冢为龙山文化遗址,1981年5月17日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展示邝冢遗址照片和出土文物照片)

(5)周氏庄园:周氏庄园位于济阳县垛石镇后楼村,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济南市黄河以北唯一的一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群,为进士周耀德明代万历年间(北厅是嘉靖已有的建筑)所建。 后经历代延续建设直到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规模最大时有“六厅十八进”之称,占地面积约16000多平方米。当地人形容当时的周家说,“马行千里不吃他家草,人行千里不住别姓店”。周氏庄园属文官式建筑群,建筑豪华大气,艺术价值较高,在山东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古建筑学家称为“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优秀古建筑的孤品”,载入《中国古建筑大全》。现存房屋10余间,3个院落。庄园的大门楼高大宽敞,硬山顶结构,虽饱经沧桑但保存完好。 1998年电视剧《武训传》外景曾经在这里拍摄。中央电视台CCTV-4《走遍中国.走遍济南》摄制组,山东电视台《美丽山东》栏目组等众多媒体先后对这座庄园进行过报道。1992年成为济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批准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展示周氏庄园照片、拍摄电视剧场景照片)

(6)卢氏旧居:建于1917—1919年,是北洋上将卢永祥在老家济阳县回河镇举人王村修建的集住宅、宗祠、学校于一体的建筑群,总占地面积7325平方米,建筑面积1861.3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051.3平方米。新中国成后,卢氏旧居收归国有。1951年以来先后做过县里的粮食仓库和村小学,后来处于闲置状态。2013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卢氏旧居是济南地区黄河以北仅有的保存较好的大型民国建筑群。整体建筑以中国北方传统民居风格为基调,局部引入了南方和西洋建筑手法,工程建设用料考究,工艺高超,尤其是“灰雕”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在济南地区更是十分罕见,是重要的南北文化、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建筑艺术载体,堪称我省近代民居的优秀典范之一。2014年委托山东建筑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卢氏旧居进行了现场勘查,并编制了《济阳卢氏旧居修缮保护工程设计立项报告》,2014年12月山东省文物局批复通过了《卢氏旧居修缮施工设计方案》。工程计划分四期进行。目前,一期修缮工程已经通过省局验收;二期修缮正在进行。(展示建筑群照片及修缮中的施工照片)

卢永祥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