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192)算算平阴的财务账:钱都花到了民生“刀刃”上

2017-11-09 10:00: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平阴县镇农业科技人员指导贫困群众种植新品种果树
  
  崭新的医院为平阴市民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整齐的校车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上放学环境
  
  坐上新校车的孩子们露出快乐的笑脸
  
  平阴县实现学校的“双洗”工程,孩子们在学校就能洗个热水澡
  
  学校的“双洗工程”让孩子们能在校洗衣服,图为老师为孩子们晾衣服

  大众网记者 王亚男

  城市管理精准关注,为最基层的城市建设者——环卫工人连涨工资;医疗服务精准定位,把医院建成了全县最好的建筑;教育改革精准落地,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中利用;群众扶贫精准攻坚,举全县之力从识别、建档、立卡直到扶持特色产业……纵观平阴县近年的发展和今后的规划,“精准”和“民生”两个词始终贯穿其中。事实上,平阴只是济南远郊的一个财政穷县,但县委、县政府在办民生实事上却是特别大方。正是依托于这种“民生为本”的大方且精准的发展模式,平阴县的各项事业正在阔步前进之中,“为民情怀”带来的幸福、和谐也正在全县人民的心里浓浓扩散。

  环卫工人再涨工资,“爱心驿站”让他们有了流动的家

  日前,从平阴县环卫绿化管护中心传来消息,经该县领导研究决定,自2018年起,全县环卫工人的工资,将在现有基础上再增长10%,进一步鼓励大家激情干事创业,共建美好城乡。

  在平阴县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冬顶严寒、夏冒酷暑,默默无闻地清扫城区每一个角落的。据县环卫绿化中心主任门洪斌介绍,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卫绿化工作,十分关心环卫职工待遇和生活,2012年,时任县委副书记、县长的朱云生同志,加大对全县环卫绿化工作投入,环卫绿化职工工资在每人530元每月的基础上,增加到2013年每月900元、2014年每月1250元,平均月工资分别增加了370元、350元,实现了大幅跃升。从2014年开始,平阴县创新思路,科学决策,按照济南市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标准,建立了环卫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月发放,为全县环卫工作水平继续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全县环卫工人工资水平领跑周边县区。

  多年来,平阴县不仅在经济收入上关心关怀环卫职工,而且县主要领导多次到一线慰问,县直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密切关注环卫工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多次捐钱捐物,支持环卫工作。县里先后组织开展夏令营等活动,让环卫工人与孩子共享亲子乐趣。今年,在县城区启动12处“爱心驿站”,可供饮水、休息、遮风挡雨、避暑防寒,环卫工人如同有了流动的家。

  撤点并校均享资源,村村通校车校校能“双洗”

  2010年,平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高中进城、初中集中、小学整合、学前提升”的教育资源优化思路。撤并之后,平阴全县高中学校由过去的3所调整为1所,初中学校由15所调整为5所,小学由83所调整为13所,教学点2个,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基本形成了全县1所高中、1所职业教育中心,每个乡镇1所中学、1—2所中心小学、至少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分布格局,改变了过去农村学校无法满足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

  学校撤并之后,家远学生怎么去上学?特别是对平阴这样一个山区县,安全上下学问题显得尤为迫切。从2012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起,85辆平阴“大鼻子”校车分批陆续上路,破解了全县237个行政村2公里以上需要坐车的6000余农村娃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问题。平阴这个财政并不富裕的小县城,在山东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校车。

  黄鼻子校车解决了上下学交通问题,而让所有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需要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继在济南率先为农村孩子普及校车之后,平阴又开始在全县农村中小学配建学校食堂和统一配餐。而在实现集中供暖的基础上,“双洗小屋”(洗澡、洗衣服)目前在平阴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近万名学生在学校里免费洗热水澡和洗衣服,这在济南市尚属首创。这样一来,全县孩子们的交通、就餐、洗澡、洗衣等困难全部解决。

  三甲医院专家家门口看病,全县最好的建筑在医院

  早在2004年,在平阴百姓心目中就有这么一个共识:平阴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医院、敬老院,最差的建筑是政府办公大楼。从2004年总投资3100万元的平阴县人民医院新门诊楼建成启用开始,平阴县的医院建设就一直是城市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2年,平阴县克服财力紧张的局面,建成了平阴全县人口健康数据中心,基本实现了对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以外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业务电子指导和监管。

  目前,“百姓不出门便可享受省城三甲医院专家诊疗服务”在平阴已成现实。平阴县分别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枢纽,上联千佛山医院、省中医院、市中心医院,下联镇卫生院,组建起责权利统一、双向互补、互利共赢的两大医联体,驻济三甲医院定期到县级医院来,县级医院长期派专家到基层卫生院去。

  2014年以来,平阴县另辟蹊径,从破除信息孤岛、打通各医疗单位健康大数据交流瓶颈开始,建设“三级四联智慧医学平台”,向上联系市中心医院,向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横向公共卫生与医院管理对接,实现了全县医疗机构健康大数据“一网打尽”,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动态健康管理。同时,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和千方百计对接上级政策筹措资金,把医院建成了平阴最好的建筑。

  举全县之力财政兜底,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在精准测算的基础上,平阴县提出了面向贫困人口健康扶贫“财政兜底”计划。针对贫困人口救助帮扶8种慢性病和7种特种病的基础上,把救助范围扩大到了所有病种。考虑到绝大多数贫困群众自费购买商业保险有困难,平阴县与中国人寿济南分公司开展合作,安排资金142.6万余元,在全省率先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

  对于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平阴建立了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过程的资助机制。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学前儿童免收保教费,按照每生每年1400元的标准发放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初中学校寄宿生按每生每年1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非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800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在高中阶段,免除学费、住宿费、课本费,按照每生每年25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在中职阶段,免除学费,按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贫困生升入大学,优先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同时,在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每名贫困生每月补助交通费和生活费180元;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免除贫困生服装费,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在生活方面,对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贴和80元的护理补贴;在医保方面,对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额补助购买居民医疗保险,对非贫困非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购买居民医疗保险,为3511名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申请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救助。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王亚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