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产业链条 项目加速成长!“东方氢岛”:抢先布局全产业链

2021-06-25 07:13:47 来源: 青岛日报 作者:

“东方氢岛”:抢先布局全产业链

已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

向“氢”要未来。6月18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综合智慧能源、氢能综合利用的示范性港口,是两个行业巨头“跨界”牵手的一项重要内容。

眼下,在山东港口青岛港,依托自主可控的技术,已经实现了氢能源在自动化码头装卸机械上的运营。预计整个自动化码头完成氢能动力的改造之后,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000吨。

这只是青岛向“东方氢岛”华丽转身的一个场景。

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的氢能和相关产业成为城市角力的重点领域。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聚焦氢能产业,青岛已形成覆盖氢气制储运加、关键材料部件、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整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较为完善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实现示范应用。

“氢”其所能,谋划这座城市的未来。在“项目落地年”,青岛布局在氢能全产业链条和全领域应用的一系列重点项目正在加速成长,助力城市抢占新能源制高点。

强劲产业链条,项目加速成长

循着产业链探寻,会发现这座城市氢能产业的发展脉络格外清晰。目前,青岛在创新平台、装备制造、基础保障等环节都已落子布局,正是依托日臻完备的产业架构,众多氢能项目在青岛呈现出加速落地、快速生长态势。

搭建创新平台。自2017年便开始引入氢能产业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坐拥以“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行业领先研发资源。这一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发起成立,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展开攻关。依托中国工程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国际院士港相关领域院士团队,一个走在行业前沿的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在这里诞生,聚焦氢安全、燃料电池耐久性、零部件研发测试等行业关键领域,打造国内顶端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

推动装备制造。作为国内唯一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活塞式氢气压缩机生产制造商,青岛康普锐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工艺可以降低加氢站建设成本50%以上,目前公司研发生产的加氢站压缩机已投入使用,正在加速更多规格的产品量产。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未来将进行燃料电池推进系统部件、基站式一站式燃料电动动力供应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莱西中德氢动力产业园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计划今年年底一期竣工。

除了实验室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企业,由院士港孵化的德先新能源汽车公司,今年5月上旬刚获批氢燃料电池专用车生产企业资质,就收到了330辆车的订单。瞄准市政领域应用,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包括环卫车、邮政车、冷藏车、渣土车在内的16款氢能源车。

在平度,汉缆股份建设的汉河氢能电源二期项目,生产车间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竣工,建成后将覆盖氢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氢能电源生产、氢气制造运储、氢气加气站等全产业链体系;同样是在同和街道,氢航无人机智造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建成后计划年产氢动力电池1000组、智能制氢加氢机60台、氢燃料无人机300架。

夯实基础保障。青岛炼化公司承担建设的青岛氢能资源基地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计划将于年内投产,在建项目全部达产后每年副产氢气可达31.3亿立方米,将解决青岛地区燃料电池氢保供问题,不仅可以实现“青岛的车用上青岛的氢”,还可为青岛周边区域提供洁净的氢能源。

据统计,目前,青岛已有11个项目入选省“十四五”期间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是全省入围项目数最多的城市。多个氢能产业高地,正在青岛这片能源革命的热土次第隆起、渐成峰峦。

加速“五链融合”,构建产业“朋友圈”

随着青岛布局的氢能产业链条逐渐丰满,企业之间的“化学反应”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个资源耦合的氢能产业生态,正在这座城市形成。

“目前,我们正联合青岛本地的企业开展园区综合热电联供示范应用,打造山东首个光储绿氢能源项目。”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佳平表示。

据介绍,项目依托青岛现有技术、资源、政策和产业基础,将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绿氢制备等多种形式的氢能应用综合示范,逐步实现氢能在社会各行业的综合利用,降低生产、生活碳排放。

在城市往来穿梭的氢燃料公交车,也让“氢进万家”的梦想在青岛更加触手可及。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从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开往青岛国际啤酒城的真情巴士30路公交车,自1月底全部换成了装配了8个140升容量氢气瓶的氢燃料车辆,以氢燃料电池驱动运行,成为青岛首条氢能源公交示范运行线。青岛美锦桥头堡加氢站为这条线路的50辆车提供能源保障。在这里,只需15到20分钟,一辆车就可以完成加氢,满载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

就在这些公交车实现上路的同一天,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正式投产。4月,项目获得工信部颁发的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设计产能5000辆/年。按照规划,真情巴士集团未来还将在更多运营线路中使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随着美锦的氢能源整车生产资质落户青岛,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有望驶出“青岛造”的氢能源车辆。记者了解到,美锦新能源整车制造中心今年预计实现500-600辆车的产能,氢燃料电池商用车零部件生产项目正在进行试车跑道施工。

加速应用场景和产业资源的融合,青岛正依托在新能源汽车、石化化工、轨道交通、港口航运、智能制造等方面的产业积淀,聚力“五链融合”,凝练产业方向,探索将氢能纳入区域能源体系及多种能源协调发展的路径。

为此,青岛搭建了让氢能产业链快速成长的平台,为氢能产业构建“朋友圈”、完善“生态圈”,打造面向山东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国际客厅”。

同时,按照“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以“功能性、平台性”项目为工作重点,梳理“四个一批”氢能重点项目,建立“月调度、月报告、月通报”和动态调整等项目推进机制,跟踪督办服务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氢能产业项目布局,不断拓展氢能应用示范场景。

青岛的快速突进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今年4月,国家科技部在山东正式启动“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发力打造半岛“氢动走廊”的山东成为全国首个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示范省份。具备丰盈的氢能产业生态的青岛,成为率先落地这一工程的四座城市之一。

去年底,青岛在全省率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提出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投入运营30条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专线,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亿元。

在这组数字所描摹的未来图景背后,以项目建设驱动的“东方氢岛”,将在更前沿的技术领域、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深度布局氢能产业,大步奔向“碳中和”时代。(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明月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