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励志!济阳三胞胎姐妹每天工作超12小时,攒出大学一年学费

2019-07-26 09:02:00 来源: 生活日报 作者:

  老大刘哲551分被青岛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录取、老二刘涵534分被曲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录取、老三刘蔚552分被青岛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录取——7月1日,生活日报报道了《农家三胞胎姐妹平均分超本科线100分》的新闻,家住济阳区崔寨镇刘家村的农家三胞胎姐妹,在今年的高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7月24日,三姐妹的高考录取结果揭晓,均被心仪的高校录取。

  消息传来的时候,三人都忙于打工。记者了解到,为了筹措学费,三姐妹暑假期间一天都舍不得休息。

  老大刘哲负责甜点销售,老二刘涵负责收银,老三刘蔚给小孩做家教。 记者 郭春雨 摄

  考完试仨人就没闲着

  记者见到刘哲、刘涵姐妹俩的时候,她们正在天桥区一个小超市里打工。

  刘涵负责超市的收银,正是中午的交接时间,她需要把柜台上的所有账目理清楚。排队的顾客等得着急,一直在催促刘涵抓紧结账。虽然超市里开着空调,但刘涵还是急得涨红了脸,一边跟顾客解释和道歉,一边手上的动作不停,还要仔细计算着手里的钱数——如果算错了,收银员需要自己填补。

  距离刘涵不远处就是面包甜点柜台,这里是刘哲负责销售的区域。见到记者,一直站着销售的刘哲特地寻了椅子让记者坐下休息一会。

  刘哲告诉记者,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得站着,早上8点上班到晚上9点半下班,中午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一天要工作12个半小时。

  “刚开始觉得挺累,后来就习惯了。我已经干了半个多月了,干完这个月就能挣3000块钱。”刘哲对目前这份工作非常满意,暑假里姐妹仨发过传单,给补习班做过招生,现在刘哲和二妹妹刘涵在超市打工,三妹妹刘蔚在家里给小孩补习功课。

  刘哲向记者细数工作的好处:“一个月能挣3000就很好了,而且卖了的货还有提成,我计划干1个半月,尽量挣5000块钱。加上我高中申请的学生救助基金啥的还有4000多,我第一年的学费5200,就完全不成问题了。”

  第一年的学费基本凑齐了

  姐妹仨家庭以务农为生,父亲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母亲不识字。家里的经济情况捉襟见肘,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是承包的一亩大棚和包产到户的四亩地。大棚种植西红柿,光景好的时候一年收入能有3万;光景不好的时候也就1万出头;种地主要是玉米和小麦,只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据了解,三姐妹一年的学费都在5000元左右,加起来1.5万元,还要加上住宿费、生活费……钱,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有一字千钧之重。

  钱从哪里来?高考结束后,三姐妹就开始勤工俭学。

  “干得这么辛苦,你就没想给自己买点东西么?”记者问刘哲。

  “肯定要买啊,开学要带不少东西呢。”刘哲很开心地告诉记者,按照现在的打工计划,自己能挣出大一的学费和生活费,两个妹妹的学费也基本都能凑齐。

  因经济压力放弃喜欢的专业

  实际上,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初,三姐妹就已经开始了对学费和未来工作的考量。

  按照兴趣,老大刘哲喜欢建筑学;老二刘涵想学新闻和传播,未来能当一名记者;老三刘蔚的志愿是当一名医生,因为自己的爸爸做过肾脏手术,她想用医术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

  但兴趣和现实相比,三姐妹最终的专业选择无一不是围绕着就业和行业工资而定,兴趣则被她们排在了第二位。

  “现在选的学校和专业,一方面比较稳妥,报考录取率高。另一方面就是学费比较便宜,将来就业也比较容易。这样就能早点工作,回馈爸爸妈妈。”在收银的间隙,刘涵告诉记者,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妹妹刘蔚,刘蔚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但是学医的时间太长,就业的周期太长。在现实的经济压力面前,梦想需要暂时的屈服。

  卖的面包自己舍不得吃

  “现在报的学校和专业我们也很喜欢,特别期待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刘涵说,虽然干收银工作需要站一天,但是和干农活比还是轻松多了,唯一有点伤感的就是暑假过后三姐妹就要分开读大学,而且这个暑假也不能全家待在一起。因为自己如果请假,一个月200的全勤奖就会扣掉。

  谈到离别,记者在刘哲、刘涵眼中看到了伤感,但更多的还是开心和一点小得意,“我爸我妈来济南打工的时候都会过来看我们,还会买面包给我们吃。”老大刘哲开心地告诉记者,爸爸妈妈来的时候,自己可以随意“挑选”想吃的面包,“我卖的这些面包大部分没吃过,就是有时候下班太晚,我会买两个便宜点的跟妹妹一起吃。”

  虽然家庭贫寒,虽然父母没能提供优渥的生活,但记者在采访中深切地体会到,对于她们来说,家是最温馨的港湾,父母是伟大而可靠的靠山,姐妹是最亲最近的依恋。

  记者手记

  三姐妹曾拒绝捐款 因为“对方打工不容易”

  在生活日报对三姐妹的第一篇报道刊出后,有爱心人士梧桐(化名)辗转找到记者,想要为她们捐款。

  梧桐说,自己在工厂打工,平时挣得也不多,但是希望向三个孩子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在记者转达了这一想法后,三个孩子却拒绝了梧桐的助学捐款。

  “大哥的心意我们领了,姐姐你替我谢谢这位好心的大哥。我真的特别感谢你们,但是这个钱我们不能要。”刘哲说,“大哥在工厂打工,挣钱不容易。”

  在孩子的暑假花费动辄过万的今天,大学生的开学行囊中高档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等几乎成为“必备”。与之相比,这农家三姐妹可谓一穷二白,但在她们身上,记者看到了比任何实物都珍贵的品质——自强、自立、友爱。

  没有优渥的生活条件,没有上过辅导班,没有能够辅导功课的父母,但这三个女孩却用自己的成绩和实力证明——品格,无关财富;努力,能通往幸福。

  读书改变命运。相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大学之门已向三个努力的女孩敞开。起点虽低,但未来光明。三个女孩用汗水再次证明,希望永远青睐努力的人。

  责任编辑:于琳琳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济南刘帅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