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核酸贴纸人物上新:创立了阴阳五行说的齐国人邹衍

2022-06-20 15:39:56 来源: 新黄河 作者:

  6月20-21日,济南这轮核酸检测贴纸上的人物是邹衍。对于邹衍这个名字,多数人并不熟悉,但是说到“阴阳五行学说”,很多人就不陌生了。战国济南人邹衍是先秦阴阳家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阴阳家代表。他正式创立阴阳五行学说,他还创造了视野开阔、格局宏大的“大九州”说,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非同小可的重要意义。

  邹衍大约生于齐威王二年(前355),逝于齐襄王十九年(前265),卒年约90岁。在讲邹衍之前,应该先谈下稷下学宫。战国时代齐国成立稷下学宫,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齐威王时,稷下学宫开始兴旺,淳于髡等人也来此讲学,孟子和荀子也先后一度在稷下学宫游学。齐宣王即位(前319)后,稷下学宫达到全盛时期,孟子、荀子这些学术大师又相继返回。邹衍晚于孟子,大约与荀子同一时期在此讲学。这些学士们在学术上各持己见,交流辩论和传授后学。儒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和纵横家等等各有其代表人物在这里活动。邹衍则是阴阳五行家中最有影响的大师。

  邹衍关于五行的著作有《邹子》49篇,《邹子始终》56篇,惜两书均已佚失。邹衍的主要思想成就是正式创立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又可分为“五行相生说”和“五行相胜说”,以及演绎历史发展规律的“五德终始”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是“五行相胜”的转化形式。“五德终始”的历史哲学,则用来解释历史上朝代更替兴废的原因和规律性。邹衍认为,“五行生胜”不仅决定着自然界的变化,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更迭。虞、夏、商、周的历史演变,就是五行生胜演变。他按照土、木、金、火、水相胜的演变的规律,推断出“代火者必将水”的结论。这种理论为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设计了一种模式。

  除了“阴阳五行学说”,邹衍他还创造了视野开阔、格局宏大的“大九州”说。他试图将宇宙各个部分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并给予总体的认识和说明。邹衍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而神州内部细分为九州,这九州就是《禹贡》所载之九州。而在《禹贡》九州外,与赤县神州相等的州,又有九个。换句话说,中国是大九州中的一个,除中国(赤县神州)外,还有八个。他认为当时中国,即所谓的“天下”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邹衍的“大九州”观念是对旧有“天下”观念的突破,在当时无疑是极具超前性且惊世骇俗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邹衍列于稷下诸子之首,称“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邹衍善于推理,思辨能力很强。邹衍晚年奉齐国使命到赵国,赵相平原君为之引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毋子等人,讨论“白马非马”的命题。邹衍提出:“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指出公孙龙是“烦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悖,巧譬以相移”的转移命题的诡辩的方式,赢得了平原君宾客的称赞。

  邹衍多才多艺,他制作有《邹子乐》,部分章节在汉代尚保留于《郊祀歌》中而演唱。相传,邹衍在燕国时常去各地考察。一年春天,他来到渔阳郡(今天密云的西部),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困苦。邹衍便在郡城南边的一座小山上吹起了律管,演奏了三天三夜的春之曲。很快这里万物复苏,农民也获得了丰收。邹衍又找来许多当地缺少的良种,教给农民识别和耕作。后来百姓为了怀念他,把他吹律管的小山定名为黍谷山,这里也成了密云一景,叫“黍谷先春”。李白曾写过一首《邹衍谷》的诗来盛赞邹衍:“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邹衍生长于齐国,活动于魏国、赵国等地,是稷下著名学者,又是燕国受到尊重的政治谋士。他著述甚多,门徒不少,影响广大和深远。他的著作文本虽未传留,但其观点、术语却继续在现今的一些学科和行业中使用。

  《济南通史·先秦秦汉卷》中的《邹衍列传》中载,在中华文化传统似乎可分为两个主要层面,上层以儒家为主,下层则以阴阳五行家为主。这足见邹衍在中华文化演化中的重要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琳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