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琦”老师:扎根山村教育42载 让上万名学生走出山村

2022-09-20 09:5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玮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玮 济南报道

  从长清区文昌街道出发,走过近10公里的蜿蜒路途后,就来到了东齐村。延绵起伏的山川将村庄整个环抱,三朱中心小学就坐落在这里。

  在这儿,有一位老师已经扎根了42年,在他的见证下,山村学校从“黑屋子、土台子”变身为现代化教学楼,在校期间,他兼任多重角色,带领上万名学生走出山村——他就是郝传琦。

  昔日“黑屋子、土台子”摇身一变成现代化教学楼

  望向窗外校门口两侧的红砖平房,1996年刚入校时的情景郝传琦还历历在目。

  “当初刚来报道的时候,学校就是‘黑屋子、土台子’。”郝传琦告诉记者,“教室里的课桌都是用旧木头钉补拼凑在一起的,椅子是学生自己在家里带来的。”

  据他介绍,当时学校里6个年级共20余间房,最好的就是“冬天冻透 夏天晒透”的砖瓦房。那时候,郝传琦晚上经常睡不着,辗转思考如何让附近的学生安心到这里就读。

  为了集资改善校园环境,郝传琦跟校长一有空就去跟村委协调,“我们就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想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稳的教学环境。”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拉着村干部一起筹资……最终在郝传琦的努力下,筹得30余万元,给学校置办了一批课桌椅,对泥土路进行改造,昔日的“黑屋子、土台子”也升级成“平顶房”。

  学校教学环境得到改善,但教学设施还远远不够,学校没有操场,没有活动室、图书室,没有餐厅,郝传琦暗暗发愁。

  2010年后,由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政策的加持,投入120余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2014年,又投入60多万元对学校功能室进行加固,三朱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现如今,走进三朱中心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幢现代化的“红砖教学楼”,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餐厅等设施一应俱全。“这在以前,是根本想象不到的。”郝传琦感慨道。随着硬件、软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三朱中心小学也成为长清区的标准化学校。

  兼任多重角色,带领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山村

  由于三朱中心小学藏在山区脚下,学生家庭大多也“吃不饱、穿不暖”,家长更愿意将孩子当成劳动力,很长一段时间,生源慢慢减少,代课老师也相继离开。因此,郝传琦时常需要同时扮演老师、“安全教导员”等多重角色。

  郝传琦回忆,除了做语文老师,他还要兼任学校的音乐、美术等学科老师,基于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的掌握与了解,郝传琦先后开发了笛子、书法等校本课程,组建“琴心雅韵”古筝社团、“水墨飘香”国画社团、围棋社团、玩黏土社团等10个社团,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作为三朱中心小学的“安全教导员”,为了保障学生安全,郝传琦要定期检查学校的门窗和水电安全,并进行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前学校盖的是瓦片房,我就时常用竹竿敲敲瓦片边缘,发现有裂缝就及时更换,以防瓦片掉下来砸到学生。”郝传琦说。

  对于学生,郝传琦总是耐心教学、真心呵护。水泉峪村三年级学生尹丽丽以前是郝传琦的学生。“当时她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成绩比较差,家长应该也时常批评她。”郝传琦回忆,慢慢地学生就产生厌学心理,开始旷课,最后就直接不去学校了。

  了解情况后,郝传琦与同事4次前往尹丽丽家,专程拜访她的父母,耐心普及上学的重要性,并纠正他们的教育方式。“我跟孩子父母说,别总是批评教育,得时常鼓励孩子,我跟孩子说,得好好上学,才有机会走出山区,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多次劝导之后,尹丽丽得以回归校园,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成绩也不断提升。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看到学生能够得到成长,所有的付出和坚持都是值得的。”郝传琦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从1996年用一支粉笔开启教书生涯,他一直坚守在这所山村学校,42年来从未离开,带领上万余名学生走出山村。

  今年12月,郝传琦即将退休,凭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将继续为山村教育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继续为大山深处孩子播种希望。“无论学校或者村里需要我做什么,只要我能帮上忙,我就会义无反顾。”

初审编辑:高娜

责任编辑:曹亮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