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275)伴随刘玉堂一生的“铅字”情结

2019-05-29 17:34: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曾在《大众日报》撰文讲述自己的作家梦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 见习记者 苑文飒 记者 张兴华

  山东籍著名作家刘玉堂于5月28日晚间去世,享年71岁。刘玉堂被评论界称为“当代赵树理”,其作品多以沂蒙山区农村为背景,表现农民的淳朴善良,语言风趣幽默,又刻画细腻。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特整理刘玉堂生前所撰文章《我与大众日报:铅字情结》及大众网记者曾对其所作采访,以追忆刘玉堂一生的“铅字”情结。

  村里的技术员是他“作家梦”的启蒙老师

  刘玉堂1948年出生在沂源县东里镇后水北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将手写的字变成铅字”是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梦想。

  刘玉堂“作家梦”的启蒙老师,是小时候村里的技术员。他曾在《我与大众日报:铅字情结》一文中回忆道:“当时在我们村试种胜利百号大地瓜的一个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据说用稿费买了一辆自行车,即让我崇拜得要命。他就经常拿着一份《大众日报》农村版,上边有他写的用红笔圈出来的小文章。他给我买过许多小画书,鼓励我长大了也当个作家。我后来一直将其视为我写作上的启蒙老师。启蒙的意义不在于具体地教你如何写作,而是能够启发你的念想与兴趣,让你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带着启蒙老师的激励,和对书籍(小画书)、报纸的情结,刘玉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作家梦”努力。他刻苦学习,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学停止招生,刘玉堂进入大学的路被迫中止。1968年,20岁的刘玉堂选择入伍当兵。

  与报纸结缘完全是想过把“铅字”瘾

  入伍后,刘玉堂的文学功底和写作天赋很快凸显出来,部队首长任命他为部队文书,1971年提拔为新闻干事、宣传干事。新闻与作家虽有距离,但同为文字工作,可以“把手写的字变为铅字”。任职期间,刘玉堂在军内外报纸上发表了两大本剪报,过足了“发表”之瘾。从部队转业时,刘玉堂也凭着这两大本剪报,被安排到县广播站做编辑。

  也是在这一年,刘玉堂在军内报纸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支农红医》。当时他搞不清散文和小说的区别,文章里既有真实的人物,也有虚构的成分,并把这篇“自以为的小说”投给一家报纸。后来《支农红医》发表在报纸的文学副刊一栏中,署的是散文,并加了编者按。

  由此刘玉堂便与报纸副刊“结缘”,他开始乐此不彼的向报纸副刊投稿。后读作家孙犁的文章时,刘玉堂读到“唯投稿副刊,必有三注意”处,深受启发。孙犁先后担任过《平原杂志》《天津日报》文艺副刊、《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他那句“不触时忌而能稍砭时弊,文字要短小精悍而略具幽默感”,成了刘玉堂给报纸副刊撰稿时的训诫。

  他是这个年代最能给人以温情和暖意的作家

  1982年,转业后回到山东的刘玉堂坚持给报纸副刊投稿,他曾在《我与大众日报:铅字情结》一文中写道:“我投给《大众日报》‘丰收’副刊的第一篇稿子是个小小说,未被采用”。

  刘玉堂坚持向《大众日报》及其他报纸副刊投稿,经过两三年的沉淀积累,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把刘玉堂的创作激情点燃了,连续创作了十几篇中短篇小说,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曾在采访中回忆当时的创作情景:“我那时候住在小平房里,自己一个小屋,天很热,我光着脊梁写作,一晚上写8000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及九十代初的一段,新一轮下海潮严重冲击着文学界,报纸的副刊却“风景这边独好”。那几年,他写随笔上了瘾,在全国十几家报刊开设了专栏。他曾写道:“《大众日报》及其子报的副刊还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评奖。有一年,我即拿了上述各报副刊所颁发的二十多个塑料及丝绸封面的获奖证书。”

  刘玉堂自1971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发表作品近四百万字,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钓鱼台纪事》《滑坡》《温柔之乡》;长篇小说《乡村温柔》《尴尬大全》;随笔集《玉堂闲话》《我们的长处或优点》《戏里戏外》等。

  作家张炜曾在《尴尬大全》一书的题记中这样评价他:“我如果说,刘玉堂是最幽默的作家之一,你一定不会反对;我看他还是这个年代里最能给人以温情和暖意的作家之一。他把沂蒙山疯迷一般写了三十年,结果成了文坛上一个罕见的文学灵手,一个让人津津乐道、啧啧称奇并且再也不能忘怀的作家,他是中国作家中朴实与诡谲并存的风格大家。”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兴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