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再利用站上风口:政策破局在即 公司摩拳擦掌

2017-10-09 09:02: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拆了近两个月的明湖大酒店主体也已基本拆完,明冉公司把建筑垃圾做最后的分类处理,然后再利用。 记者郭尧 摄

  大众网10月9日讯拆违拆临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少占用土地,还可以减少原生料开采,保护山体、河流。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两全其美”的想法,在济南却由于政策不配套等原因,举步维艰。

  不过,就在众多资本和企业岸边观望,或只撩一把水试探水温时,已有本土企业下水试游了两三年。目前,扶持政策破局在即,更多的准备入局者已摩拳擦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似乎站到了新一轮的投资风口前。

  突破性尝试

  明湖大酒店拆除 垃圾现场分类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拆了已近两个月的济南北部老地标——明湖大酒店主体,也已拆得差不多了。山东明冉再生资源利用公司(以下简称“明冉公司”)负责人于舰这两天也一直很忙,他准备把建筑垃圾分类设备开进明湖大酒店拆除现场,做最后的分类处理,然后再利用。

  看到这里,很多人或许感到不可思议:在城区分类,不怕扬尘污染吗?工程方不怕耽误工期吗?从成本角度考虑,划算吗?……“肯定划算呀,其实,在明湖大酒店8月份开始拆除起,我们的设备就进驻现场分类施工了。”于舰说,这次准备再进入,是做扫尾工程。

  据介绍,从工期角度来讲,明湖大酒店不是爆破,而是一点点拆除,工期很长,给垃圾现场分类留足了时间;从污染角度来讲,分类设备都是从芬兰、比利时、挪威、瑞典进口的,除了进料口、出料口,其他都是封闭式施工,怎么会有扬尘?

  “事实上,拆迁现场,工程方让不让分类,最纠结的还是成本。”于舰说,正常情况下,城区产生了建筑垃圾,用大卡车外运到渣土场填埋,一立方米得花费30-50元,而他们现场分类处理,只收不到30元,工程方从降低成本角度来讲,也会支持分类。

  “我这个行业都信奉这样一句话,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济南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朱先生说,比如建筑垃圾,如果一开始就分类,很多东西就能用;如果没分类,渣土、混凝土、石块、砖头等都混到一起,放到渣土场,想利用再分类,成本就高很多了。

  在朱先生看来,明湖大酒店拆除,垃圾现场分类,在城区拆迁中,是一个突破性尝试。

  尝螃蟹之苦

  投资4000万干了两年 勉强盈亏平衡

  事实上,这不是明冉公司在济南做的第一个项目,早在2015年,河南成为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省份,此前一直承包建筑工程的于舰就放弃主业,去蹲点学习:“主要是看好行业前景,国家不可能任由建筑垃圾这么乱扔乱倒下去,这样做既占用土地,又污染土壤。”

  与此同时,国家对乱采乱挖石材也一步步收紧,但建筑业还得用建材,怎么办?唯一的出路是建筑垃圾再利用。学成之后,2016年于舰回到济南,投资4000万元从国外购买了4台分类处理设备,还有很多辅助机械,如挖掘机、铲车、运输车辆等,注册成立公司。

  之后他接盘了汉峪片区上百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处理,二环南路东延工程近4万立方米施工垃圾处理,以及正在拆建的郭店片区山前村14万立方米项目处理。“明湖大酒店只有2万立方米,对我们来说,都是小工程。”于舰说。

  不过,不是所有工程都会像明湖大酒店项目一样,对工期要求不严格。比如前两天刚完工的山前村项目,要求1个月之内处理完,这也是正常清运建筑垃圾所需要的时间。要求严格,更因为开发商不愿意在这上面花费太长时间,进而影响建筑工程进度、新房销售。

  “这就体现出4台分类设备的优势了。”于舰说,1台设备每天处理2000立方米,4台就是8000立方米,1个月之内处理完14万立方米,一点困难都没有。如今,他又在洽谈华山片区将近200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处理,要求5个月之内完工。

  为了拿项目,与传统方式比价格、比速度,让于舰在前端分类处理方面,利润率被压到了极限;在后端再生品利用方面,他同样遇到困难:“很多施工公司都不认可这种用建筑垃圾生产的再生品,我就免费送,让他们感觉到,在品质方面,再生品与原生品没什么区别。”在做建筑垃圾再利用的两年时间里,于舰总共送出去近30万立方米的再生品。

  处理端、利用端都不好赚钱,于舰在这两年里,没赚到一分钱,公司经营勉强盈亏平衡。

  资本的嗅觉

  投资公司、建筑公司 都要闯进来

  成立公司前,于舰曾给股东们泼冷水:“这个行业,前景很广阔,但道路很曲折,要做好三五年不赚钱的准备。”现在两年时间过去了,未来两三年能不能赚钱,他不敢肯定,毕竟,前面已经有“先辈”支撑不下去,最终落寞沉寂了。

  第一个是山东中瑞公司,负责人林凤强2010年上了台移动式处理机械,后来在济南揽不到活儿,设备远租河南;第二个是在全国建筑新材料领域赫赫有名的卓达集团,2014年,它在济南东部投资设厂,业务板块之一是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建材。如今,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卓达济南项目的厂房和办公楼都没有建起来,更没有生产;相关部门正着手将其所占土地收回,留给其他企业用;究其原因,官方说法是“卓达在多地布点,扩张太快,资金链出现了一些问题”。

  “几个先驱落寞,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就没有前途了。”山东安融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徐晴说,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壮大之前,总有几个先驱。

  目前,安融公司也有意投资建筑垃圾再利用领域,并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比如,社会上很多再生资源公司要利用建筑垃圾,必得先分类,而他们已经研究出不分类就能再利用的技术。“最典型的是腻子土,似土非土,成分复杂,要分类非常麻烦。”徐晴说,一般处理方式是填埋,但又会污染土壤,安融公司可以做无害化处理之后,生产新型建材;另外,建筑垃圾中占比最高的渣土,他们也有很多利用方式,如生产地面砖、广场砖等。

  在徐晴看来,建筑垃圾再利用已到了投资风口上,不仅与建筑毫不相关的资本要进来,本行业的更多,比如中建八局一公司、卓威渣土倾倒场等。另据于舰介绍,外地资本也在进入,北京一家公司就曾谋求与其合作。

  待破局之后

  让建筑垃圾“前端可干、后端可用”

  在于舰看来,济南之所以有这么多资本要介入这个行业,一方面因为环保检查力度越来越大,开山采石、挖沙等现象被严打,建筑行业原料吃紧;另一方面因为《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即将出台,10月份就会上人大常委会讨论,而他作为业界代表之一,也会应邀参加。

  “《条例》一旦实施,制约行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就会被打破,这是强心剂。”于舰说,在河南,由于全国率先试点,政策配套完善,建筑垃圾再利用率已经超过90%,集聚了很多家再利用企业。不过《条例》出台也不会一劳永逸,还需要很多配套政策,涉及八九个部门,让建筑垃圾“前端可干、后端可用”。

  “前端可干”就是在拆迁现场,必须强制分类处理,需要出台环保、分类标准等;“后端可用”就是生产的再生品,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建筑公司必须得用。

  “现在最缺的就是标准,没有标准,企业怕担责,就不敢用。”于舰说,而河南、陕西等省份,已经出台了详细标准,比如针对建筑废弃物填筑路基,都出台了施工技术规范,标明了技术指标和用量等。

  记者在此前采访中获悉,《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借鉴了很多外地经验,着重强化了建筑垃圾分类以及综合利用,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目前,该《条例》已经列入今年济南立法计划,9月底由市政府办公厅提出,10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会召开会议初审,计划年底出台。届时,相关职能部门还会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起到作用。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仍面临多重门槛 最难还是建厂选址

  随着城市发展,大量建筑垃圾产生。 记者郭尧 摄

  9月18日,济南时报曾独家报道了济南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结束,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仍面临纠结前路的问题。该报道引发热议的同时,尤其在行业内产生共鸣——中建八局第一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刘明就有一肚子话说,他们在章丘绿色建筑产业园规划建设的“五厂一中心”已先后落地,但唯独“五厂”打头的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未建。

  前景挺可观

  七八成建筑材料可使用再生品

  建筑垃圾为什么没有被回收利用?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是,建筑施工方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认为建材是用垃圾生产的,不愿意用,即使被回收了也卖不出去。

  于是,刚征求完意见不久的《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提出,鼓励利用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的可利用废弃物生产再生建筑物料,用于市政工程施工以及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预制构件等建材生产。

  与此同时,《条例》中还提到,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满足施工设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

  “事实上,作为建筑施工方,只要建材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无论是再生品还是原生品,都可以用。”在济南承担多个片区市政道路、安置房建设的中建八局第一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刘明说。

  据介绍,一般楼体的承重柱和大梁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重力,都有技术指标,是肯定不能用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再生品建设的;还有一些加气块,需要重量比较轻,也不能用。除此之外的大部分辅助设施建设就都可以用垃圾再生产品了。

  举例来讲,地下室、保护墙的建设,临时小型预制构件的制造,以及基坑周边混凝土、人行道用砖、绿化用砖等,都可以用再生品。综合来算,七八成建筑材料都可用“再生垃圾”制造,而且它们能达到国标和行业标准要求。

  现实挺骨感

  建筑垃圾处理厂项目,卡在审批上难落地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公司在济南承建多个市政项目,不仅拆旧建筑,还掌控着新建筑的建材采购使用。于是,该公司就思考,如何拉长产业链,实现利益最大化。

  终于,一个计划诞生:在章丘投资30亿元,建设中建(济南)绿色建筑产业园,占地1000亩,其中主要包含“五厂一中心”,即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被动式房屋装配厂、BIM+3D打印安装一体化工厂、太阳能光伏发电厂、集成式房屋厂、绿色建筑科技孵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章丘这个综合利用厂建成之后,每天能处理建筑垃圾6000立方米,每年200万立方米。这是什么概念?正常年份,济南产生建筑垃圾3000万立方米,其中七成是渣土,可用于回填绿化,这意味着真正需要处理的建筑垃圾只有900万立方米,而章丘这个厂子就能消化约1/4。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刘明说,建筑垃圾无论是运输还是处理,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选址又地处工业园区,这在相关部门审批环节就形成了顾虑。“如今,其他项目都已经落地,占地600亩,只有这个处理厂,还没有着落。”刘明说。

  现在,中建八局第一建设公司一方面还在济南寻地儿,另一方面也在等机会,换言之,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最明显的是拆迁废弃物与渣土分不开。”刘明说,分类做得不好,回收之后的沙子就会含有很多泥土,将其拌上水泥做混凝土,其硬化强度会受到影响。

  ●解困之道

  “一揽子”治理牌,得陆续打出来

  “目前,制约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厂设立的最大困难,的确是环保带来的选址问题。”济南市渣土管理处书记刘军说,比如要环评,就必须有自己的地儿;要想有地,就牵扯到土地性质等问题,下一步肯定还要借鉴外地经验,多部门协调解决。

  比如成都,要求国土与发改部门优先保障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非营利性项目用地符合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营利性项目用地根据相关要求,可采取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

  至于垃圾分类,生活领域已经在做了,但在建筑领域,还没做。因此,《条例》明确规定,建筑垃圾管理应当遵循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原则,比如渣土,可以先用于园林绿化、回填、土地修复等,在产生地就消化大部分,剩下的垃圾运到处理厂再加工处理。

  “不过建筑垃圾在拆迁现场分类,相当困难。”山东中瑞再生资源公司总经理林凤强说,首先牵扯到环保问题,拆迁大多在城区,为避免扬尘,不让大规模翻腾;其次,施工方为了赶工程进度,往往不希望再生资源公司在此长时间逗留,总是希望拆了之后立刻运走,导致企业无暇分类。

  “以后肯定得出台鼓励政策,给再生资源公司留出分类时间。”刘军说,未来的垃圾处理,一定是移动式与固定式相结合的:在拆迁场地处理,就是移动式的;在回收利用厂处理,就是固定式的。至于产品利用,未来会采取鼓励与强制相结合的方式。

  ●加速推进

  《办法》变《条例》,年底要出台

  显然,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绝不是渣土管理处一个部门的事儿,它还牵扯到国土、环保、城建、交通等多个部门。细心的人也注意到,2012年左右,建筑垃圾由一个部门制定了《办法》,并征求意见,今年变成了《条例》征求意见,法制办也参与进来,两字之差有什么深意?

  对此济南市法制办相关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济南更重视建筑垃圾处理了。据介绍,《办法》只是行政主管部门对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或进行某项工作的方法、步骤、措施等。

  《条例》就不一样了,它的制定通过需要经过人大审议,具有法的效力,违反它就要带来一定的法律后果。

  据透露,这次《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修改,与之前的《办法》相比,借鉴了很多外地经验,着重强化了建筑垃圾分类以及综合利用,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目前,《条例》已经列入今年济南立法计划,9月底会由市政府办公厅提出,10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会召开会议初审,计划年底就要出台。

  《条例》出台之后,相关职能部门还会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确保起到作用。刘明他们在等着时机成熟的那天,建筑垃圾再利用的市场蓝海也值得等待。

  济南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纠结前路 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结束

  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内,新引进的资源化再利用设备已投入使用。 记者郭尧 摄

  原来通常被埋掉的建筑垃圾,在济南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如今可以“变废为宝”了:十多天前,这里上了一套处理设备,可以吃进去垃圾,吐出来建材。据了解,这是济南十四五个渣土场中,第一个上这种设备的。不过,其负责人王新看着这套设备,既欣喜又发愁,欣喜的是,倾倒场可以延缓填满了;发愁的是,生产出来的建材如何销售。

  16日,《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结束,王新希望能尽快实施,因为其中很多扶持政策,可以帮他的产品找到销路。然而他也知道,这个《管理条例》从开始制定到现在,已持续五六年时间,何时落地实施尚不知时日。

  大倾倒场

  最高一天1.7万立方米 再用1年就满了

  2014年2月,王新在济南西郊的吴家堡办事处陈家庄村附近,租下一片837亩的低洼地带,建设了这个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设计填满能力1400万立方米;按当时周边建筑垃圾产生量,保守估计5年才填满。

  然而,今年碰到大规模拆违拆临,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增。“最高时,一天倾倒1.7万立方米,倾倒场门口排着长达4公里的车队,等待倾倒。”王新说,平时一天也得1.1万立方米,比去年大幅增加。

  据介绍,去年,建筑垃圾能占总倾倒量的15%左右,其他还有渣土、装修垃圾等,今年则占到30%以上;原来估计还能用2年的倾倒场,现在看来,最多只能再用1年,1年之后怎么办,是关门还是另寻出路,是王新需要思考的。

  这也是位于济南黄河北的鸿铭渣土场负责人米先生在思考的问题,今年该渣土场建筑垃圾填埋量,比去年增加30%以上,再过2年就要填满了。“这何尝不是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济南市渣土管理处书记刘军说,往年因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有五六百万吨,今年保守估计得翻番。

  这意味着,再有三五年时间,济南市现存的十四五处填埋场,将会被填满。然而,三五年之后,城市还是会继续建设扩张,产生的建筑垃圾往哪里放?也许有人会说,大不了再找新的填埋倾倒场。然而,这并非易事。

  王新也曾试图寻找新场地,却是徒劳:“一是难找到合适的地儿,二是即使勉强找到,租金也太高,1亩地1年上万元,2014年才1500元,谁能租的起?根本赚不出来。”另外,由于环保要求提高,新设场地办理国土、环保等部门手续审批,也非常麻烦。

  寻找出路

  让倾倒场永远填不满至少投资1.2亿元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用在描述建筑垃圾上,再贴切不过了。”王新说,建筑垃圾不同于普通垃圾,它不会变质,即使放再长时间,渣土还是渣土,石头还是石头,为什么不能回收再利用?

  这不是没有先例。江苏黄埔公司的陈光标,靠着从建筑垃圾中“淘宝”,回收再利用全球闻名。今年6月,济南市城管局召集倾倒场运营方、再生资源设备生产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等,共同探讨可行性。

  随后,王新到郑州、长沙、上海等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试点城市考察,回来后信心满满:“目前,建筑垃圾的制造方运到倾倒场,得给我钱;我分类处理后填埋,政府还有补贴;今后如果我再回收利用,卖出去产品也有钱。”

  既然多方来钱,为什么不能做?王新请来人做项目可行性报告,准备投资1.2亿元,在卓威倾倒场建设占地两三百亩的加工处理厂,其中设备从芬兰进口,耗资2800万元;设备安装600万元;厂房建设4000万元;水电工程900万元……

  在王新脑海里,设备正在运转,建筑垃圾进去,过水之后分离出木头、塑料;然后通过磁场,筛选出金属;再通过不同密度的筛子,分选出砖头、石子;大的石头粉碎,变成石子;最终分出十多类废品,进入车间生产出花砖、空心砖、隔离桩、骨料等,一切都是自动化的。

  “每天大约能处理回收利用2万吨,这意味着基本可以消化利用所有进来的建筑垃圾。”王新说,渣土单独用于园林绿化,如此一来,倾倒场就永远都不会被填满,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退而求其次

  没政策缺销路 先搞小设备试试

  在斥巨资上大设备之前,王新先搞调研,看用建筑垃圾生产的产品究竟有没有销路,结果大失所望:“很多人一听是用垃圾造的,就感觉不好,不愿意用;另外,用垃圾造,成本也要比用原生料造高一些。”

  最关键的是,卓威建筑垃圾倾倒场的土地性质是耕地或者是水塘,不是建设用地,按现有政策,就不能建设厂房处理建筑垃圾。“如果自己建了,说不定哪会儿就被拆了,损失太大。”王新说。

  不过,王新不打算坐等倾倒场填满关门。最近,他就斥资180万元购进国产设备,又斥资60万元购买了配套设备,对建筑垃圾进行简单回收再利用。利用这套资源化再利用设备,对大型石头进行粉碎后,生产出了隔离墩;还回收水泥、沙子等粉末,用于工程回填等。

  目前,设备已运行十多天,生产的隔离墩已用到工业北路、腊山河西路上。“进展顺利,因为生产这些东西门槛很低,不用检测报告等。”王新说,如果用于混凝土搅拌站、水稳拌和站就麻烦了,还得有检测报告、抗压报告等。

  “目前一天能处理4000吨建筑垃圾,相当于2600立方米,占每天接收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王新说,这些措施只能延缓倾倒场被填满的时间,比如过去可能1年就填满了,现在1年多,但不能改变会填满的趋势。他准备再上一条生产线,每天能处理8000吨左右,生产花砖等。

  “目前,企业最大困难是缺扶持政策,政府是否可以规定,一些市政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再生资源产品等,以扶持这个产业发展,产品有了销路就不愁了,上海、长沙、郑州等很多城市都是这么做的。”王新说,“退一万步讲,倾倒场填满了,我大不了不干了,但城市要发展,还会继续产生建筑垃圾,再靠填埋已不是办法,回收再利用是趋势,问题早晚得解决。”

  一点期盼

  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果说,卓威是在建筑垃圾处理末端济南第一个投资设回收再利用设备的,那么,山东中瑞再生资源公司则是济南最早在建筑垃圾产生端,也就是拆除现场设置上再加工机械的。

  “那是在2010年左右,社会上都呼吁建筑垃圾再利用。”山东中瑞创始人林凤强说,他投资上千万元从荷兰购进了设备,经信委等部门开始重视,他一口气接了多个项目,干了3年。

  2012年,城管部门起草了《济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其中包含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规定及鼓励政策;然而,其后反复征求意见、修改,直到今年7月,济南法制办牵头,《管理办法》变成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本月15日,16日就算结束了。

  五六年来,缺乏扶持政策的企业拿不到业务,经营举步维艰,如山东中瑞已把设备远租到河南,更多企业虽然看好这个行业,却不敢进入。“《管理条例》征求完意见后,再通过人大审议,就能通过了。”济南市城管局相关人士说。

  记者注意到,其中明确,政府应当在财政、金融、用地等方面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给予政策支持;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满足施工设计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

  “真希望它尽快完成法定程序尽快实施,企业等不起,这座城市也不能再等了。”王新说。

  (据济南时报综合报道)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假期没过完济南一市民浑身疼,一查竟然跟螃蟹有关…

    10月8日讯,今天一大早,市民周先生因为身体不适来到了山大二院就诊,经过医生的简单询问得知,周先生的病,很可能跟饮食不当有关。周先生说,自己平时很少吃海鲜,因为双节期间,亲朋好友聚餐比较频繁,每天都是大鱼大肉生猛海鲜。[详细]

    10-09 10-10齐鲁壹点
  • 本周气温脱离“2时代”及时加衣防感冒 降雨将持续到10日

    昨日,在蒙蒙细雨中,外出的市民们穿上了厚实的棉衣,以抵御袭人寒意。伴随着雨雾风一起到来的是气温大幅下降,“预报9日~12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持续下降,过程降温幅度8℃~10℃,13日白天气温略有回升,14日~15日又有冷空气影响我市。[详细]

    10-09 10-10大众网
  • 建筑垃圾再利用站上风口:政策破局在即 公司摩拳擦掌

    拆了近两个月的明湖大酒店主体也已基本拆完,明冉公司把建筑垃圾做最后的分类处理,然后再利用。记者在此前采访中获悉,《济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借鉴了很多外地经验,着重强化了建筑垃圾分类以及综合利用,确保未来可持续发展。[详细]

    10-09 10-10大众网
  • 济南开启“速冻”模式 10日降至8℃

    1.JPG

    今天是“双节”结束后上班第一天,济南被薄雾笼罩,随着冷空气来袭,不少骑行上班的市民提前穿上冬装御寒,济南已经进入“速冻”模式。未来3天,冷空气依然会“霸占”济南,10日会出现7℃以上幅度的降温,最低气温仅为8℃。[详细]

    10-09 10-10大众网
  • 十一长假,你在玩耍的路上,他们在忙“热”的路上

    国庆长假刚刚结束,大家还停留在假期的悠闲中意犹未尽,殊不知,有一群忙“热”的人却始终保持着紧张的工作状态,从未歇息。他们忙碌在锅炉环保改造现场,穿梭于小区住户的家中,在换热站坚守岗位进行日常巡检……在这些供热人眼中,假期二字与他们无关。他们心里只...[详细]

    10-09 10-10大众网
  • 济南市民用携程被"多消费"38元,记者揭秘告诉你为啥

    早在今年8月,民航局就要求各互联网机票销售平台、航空公司及销售代理人在销售机票时不得以默认选项的方式“搭售”机票以外的服务产品,除机票以外的附加服务应设置为旅客自主选择项。[详细]

    10-09 10-10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