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文化被时尚“唤醒”

2016-02-02 15:14:00 来源: 深圳特区报 作者: 杨媚

门神

市面上的各种文化产品

雕版木刻·福

  亲手用白面熬一碗浆糊,贴上散发着墨香的手写春联、“胖娃娃抱鲤鱼”剪纸窗花,再挂一对手工灯笼,家里立刻充盈着记忆中的“年味”。近年来,曾一度被淡忘的传统手工艺,又被现代人重新捡拾起来。尤其在传统的新春佳节,木板年画、二十四节气历、铅活字印章……各种融入了现代创意的“手作”走进千家万户,无不提醒着人们返璞归真的美好。

  在年文化中,传统手工艺因何“原力觉醒”?设计师是如何用天马行空的创意让这些传统技艺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商业引导是让传统民俗得以“传承”还是“变种”?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创意策划人和民俗专家。

  ●木刻年画,带着手工艺人的温度“回归”

  民谚云:“二十八,贴年画”,随着猴年脚步的临近,朋友圈里许多天南地北的中国人都晒出了自家的新年布置:手写对联、手工年画、手工剪纸,甚至亲手编织的中国结……尤其是木刻年画,更成为继剪纸窗花外今年最火的春节装饰品。

  除了一直专注发掘传统文化的台湾《汉声》杂志例牌出版年画杂志《大过猴年》外,我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不少商家都推出了各式木刻年画,在网络商城买家众多。而一套蕴含文化气息的“深圳造”雕版年画也成为朋友圈焦点:秦琼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门神线条灵动、造型古雅;而以“福”字为外框,内有鹿的造型,含“福禄双全”之意。

  该年画设计师、木卫二文化传播(深圳)有限公司CEO刘飙告诉记者,这套年画由“泰州第一刻图”宋金荣操刀,手工木刻雕版,用“宣纸之乡”安徽泾县出品的手工宣纸拓印,印墨用的是高档窑烧松烟墨。从设计、读稿、备版、刮板,16道工序才能产生一张“中国好年画”,而且由于纯手工印刷,墨浓墨淡、手轻手重,以致没有两张年画是完全一样的,这就是雕版手作的珍贵之处。

  “现在市面上的福字和门神不是烫金属相就是福男福女,变形夸张、制作粗糙,让我这个北方人很是遗憾。”去年,刘飙在深圳文博会买雕版书时认识了宋金荣师傅,听他感叹这门手艺越来越少人传承,而且工种很苦、不赚钱。“好的工艺应该赚得好的价钱,这样传统工艺才能存活下来。做年画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帮宋师傅一把,同时也希望有商业空间。”刘飙说,雕版年画各地也有,但像这种现代版的很少见,虽然只印了1000套,但实体店和微店销售非常火爆。

  ●用创意做捡拾,传统被时尚“唤醒”

  “这几年来各种传统节日慢慢都有公众假期了,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就有人琢磨了:以前的春节怎么过的?这样一追寻,年画、剪纸,雕版木刻手艺就被重新捡起来了。”刘飙这样看待传统手工艺的“原力觉醒”。

  深圳“字在”品牌创始人刘美松也认为:“传统的回潮是因为传统的自然美好。当我们快到不知道该要什么的时候,总会慢下来回归原点、回归传统。”

  这种回潮,让不少手工艺人明显感受到了一种热度。刻工宋金荣告诉记者,他从17岁开始学雕版,一直是“无名英雄”,直到2013年重刻明朝周嘉胄撰的《装潢志》时,他首次应邀在书末刻上了“姜堰宋金荣镌版”。“我知道史上有刻工在自己刻版上留名的传统,但是没想到刻了23年后,我终于把断裂的传统续上了。深圳这套年画,设计师也坚持让我在福字和门神底部刻上:姜堰宋金荣手作。越来越多人尊重手工艺人,我挺受鼓舞的。”

  如今,“捡拾”传统手工艺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尤其在“设计之都”深圳,打通了现代创意的手工艺品,更是屡屡掀起“最炫民族风”,商业潜力看好。

  不久前,深圳市一家剪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与一家酒厂跨界推出创意文化酒,在酒品外包装限量推出全国剪纸大师的代表作,红红火火的“中国风”引起了极大关注。而一直致力于保护活字印刷的“字在”,则在猴年到来之际推出了猴年双面相框、铁艺“做一只自在的猴子”和香熏台“坐看云起时”,产品上的活字印章可以根据名字定制。

  “这个时代物化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而传统与精神力的稀缺,让我们不得不用爱和创造力来做捡拾。”刘美松说。

  老家山西的微信自媒体掌门人乔呆呆今年则策划了一本根据二十四节气编制的节气历,把节气文化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在他看来,只有让一大批文化人介入,让传统工艺在创意中苏醒,才能传承下去。“任何传统的东西,不经过创意再造,迟早是要失传的。”

  ●走进现代生活,才是“生路”?

  也有一派不同的观点是:拥抱市场,会不会让传统手工艺“变种”?手艺人那些不计成本的精雕细琢,和现代商业是不是天然的冲突?

  “收藏是最直接也是最笨拙的方式,因为收藏不会再生。”刘美松认为,传统手工艺活下来最终要靠商业引导带动,只有分享于大众才会成长于大众,这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不二途径。“在深闺必将腐朽,变通并归还大众才是未来。”

  乔呆呆则举了一个例子:他们每本老家节气历都附送一张“九九消寒图”,没想到很多人却不知图为何物、更不知道怎么玩。“‘不懂’是因为现代人与传统习俗之间的隔膜,这些传统不走进大众生活怎么有活路?”

  宋金荣则感叹,雕版木刻濒临失传,除了少数刻本爱好者外,市场又窄又小。但这次深圳文化公司尝试把雕版手艺运用到现代民俗产品中,结果让他振奋。“雕版手作,看来大有作为。”

  不仅手工艺要打通现代生活,传统民俗也应该走进生活。《汉声》杂志创办者、一直致力于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风物发掘传播的黄永松,说得非常浅显:“先回家把年过好!”

  在他看来,传统跟现代断层的衔接,最重要的就是过年过节。“家里有老人在,你自然而然地想到那个时间要做什么事情、要吃什么东西,要进行什么仪式、要看什么余兴节目。”

  “大人不要只管发压岁钱,还要讲究点仪式。比如让孩子写点毛笔字、画张年画、做个剪纸、说句祝福的诗词。这个过程中,要准备笔墨、要学会使用工具,‘传统’就自然回归了。”黄永松说。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尹延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3家农行网点已能“刷脸取款” 每日取款限额3000元

    除了人脸识别,操作者还要输入手机号码或者身份证号进行身份确认,最后还要依靠密钥进行取款,安全性相对于插卡取款更有保障。今年年初,济南火车站进展通道启用人脸识别系统,持有二代身份证和磁卡车票的旅客,可以从该通道直接“刷脸”进站。[详细]

    09-17 09-09济南时报
  • 省城两个半月清理小广告32万处 有非法小广告牵出一个诈骗案

    1.jpg

    各种非法小广告,被称为“城市牛皮癣”,严重影响一座城市的形象。据调查了解,嫌疑人张某哲在历下区、历城区、天桥区及槐荫区,人员密集、景区景点等地喷涂小广告,每个区留下的电话都不一样,一共有4个电话号码。”  目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移交给济南公...[详细]

    09-17 09-09山东商报
  • 第十八届中国美食节济南开幕 烟台桑叶成了“香饽饽”

    9月16日,为期三天的第十八届中国美食节暨第二届中国鲁菜美食文化节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据了解,烟台紫深果蔬食品公司座落于烟台海阳,桑椹园种植面积达3000亩,是一家致力对桑葚、桑叶进行深加工产品的企业。[详细]

    09-17 09-09舜网
  • 济南1555家“小饭桌”公示!

    9月14日,记者从省食药监局获悉,秋季开学,为保障学生就餐安全,规范学生“小饭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经营行为,按照省局统一部署安排,各地组织开展了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及时公布了学生“小饭桌”登记名单。[详细]

    09-17 09-09齐鲁晚报
  • 山东考研党看过来!报考硕士研究生24日开始网上报名

    山东省所有报考点只接受在山东省高校就读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工作或户籍在山东省的其他考生(报考山东省招生单位的单独考试及强军计划的考生不受上述限制)。4.报考业务课二科目代码以“5”开头(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生:所有考生只能就近选择山东建筑大学或青岛理...[详细]

    09-17 09-09新锐大众
  • 济南今年机动车与行人抢道已致死5人 市区增33处抓拍点

    今年5月以来,市区50个主要路口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设备陆续安装,抓拍相关违法行为2.2万起。历下区:经十路与舜耕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 经十路与千佛山路路口(东向西、北向南、西向东、南向北) 经十路与历山路路口(南向北)经十路与二环东路路口燕...[详细]

    09-17 09-09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