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
小木头魏新□本报记者 任晓斐
2000年以后,文人墨客都流行在博客上开出一片天地,“才女”徐静蕾如今的地位,正是从那时候起慢慢积累起来的。后来,微博的出现,又让习惯了长篇大论的文人们开始尝试一种短平快、高含金量的创作,一大批网络段子手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革新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写手们再次转移阵地,将微信公众号培育为新的文化传播阵地。
在济南也有这么一批公众号的经营者,他们中有文化圈、媒体圈资深人士,也有经营意识浓厚、极具个人风格的草根人士,他们不定期拿出时间和精力在微信公众号这块天地耕耘出了个人色彩浓郁的新媒体文化,动辄数千乃至上万的阅读量,成为装点城市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多数公众号是自发开设原创为主,主人大多很“任性”
最早关注公众号“魏道泉城”是从《济南的冬天》开始。在此之前,老舍的同名代表作吸引了无数外地人来到济南,而这篇文章在公众号一经发布,就引发众多济南人随手转发,一时间形成了微信朋友圈“刷屏”的状态。而这篇“新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济南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播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魏新,“魏道泉城”是他从2013年底开创的微信公众号。魏新谈道,之所以创办这个公众号,最初完全是因为“好奇心”。从2014年10月有意识地开始在公众号写作至今,“魏道泉城”已经积累了一万多粉丝,最高阅读量高达10万以上,平均阅读量达3000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前就因为电台节目《林雨一刻钟》被泉城人所熟知的主持人、品聚书吧总经理林雨,也因为兴趣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平台“林雨语林”,阅读量最高的文章也过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中,都会有几个文化类的公众号。爱书人王先生就表示,公众号已经成为他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每天都会花一两个小时翻阅各种公众号,他向记者推荐了主持人金小凤的“小凤直播室”、主持人小新的“小新的未央歌”等,这些公众号大部分是由个人发起,内容多为原创,以散文、游记、新书推荐等为主,有着“坚持个人喜好,不以涨粉为目的”的任性风格。
线上写作,线下互动济南人吃货多、爱阅读
通信尚不发达的时候,想了解一位自己喜欢的文人,只能通过文字或者偶尔的读者见面活动。而自从有了微信、微博,明星们无下限地开启了逗比、自黑模式,文化学者们也慢慢走下“神坛”,一个个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众人的朋友圈。写过微信公众号的都知道,写起来并不难,最难的是坚持。在这些微信公众号作者中,林雨算是非常勤奋的一个,关注她公众号的读者经常发现,往往夜里一两点,林老师还不辞辛苦地给粉丝们“交作业”。粉丝们怕她累着,林雨却不以为然,“从事媒体行业多年,我是一个特别能坚持的人。不忙的时候一天一写,忙的时候就写上两三篇存着发。也没人逼我,‘不畏将来,不念过去’这种状态挺好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并不觉得苦。”而公众号所写的内容也秉承了《林雨一刻钟》的风格,颇受老听众们的喜爱。林雨享受全过程的一部分还包括与读者的互动,“我会认真看他们给我的每一条留言,有时间一定会亲自回复。他们经常发一些感悟之类的,看后也能让我哈哈一笑,我觉得挺好的。”而魏新为了了解读者们的喜好,还专门做了一个小调查,在“最希望看到哪类原创文章中”,历史文化随笔、美食随笔分别以33%和19%居于一二位,而“最希望推出的活动”中,图书推荐、文化讲座、电影推荐位列前三。
线上写作,线下互动,媒体人小木头的公众号“小木头の如是生活”算是一个典范。她的公众号开设于2013年9月,读书会成立于公众号开设一年后,“做读书会,完全是因为我在做公众号的过程中发现读者有这样的需求,陆陆续续一些信息反馈到我这里。基于这些,我想那就做个读书会吧,大家线上可以讨论,线下可以分享。”因为1月份推出畅销书《会烘焙的女人,走到哪儿都有爱》,她的读书会还吸引了大批“吃货”。此外,小木头还做了一些有趣的活动用来与读者互动,“比如说之前做过征文的活动,读者可以发自己写的东西给我,然后我帮他们推送给更多人;2014年冬天我还布置过寒假作业,读书会的朋友可以写自己的年度好书,过几天还要颁奖呢。”微信公众号门槛低订阅量多少还得看内容
微信公众号让文化“大咖”们变得接地气了,也因为它的“低门槛”,让众多草根借这一平台脱颖而出,媒体工作者郁婴和全职太太谢小白就是很好的例子。90后的郁婴喜欢文学和历史,“相思错”是他在微信上开辟出的个人阵地。谈起“相思错”这个名字,郁婴表示取自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中的“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一句。自从1月28日推出“处女秀”《遇到折腾军粮的主,还能咋整?》后,郁婴就一发不可收拾,每隔几天就有一篇佳作诞生,还被不少媒体圈前辈“点赞”,也让他获得了不少成就感。而谢小白的公众号名叫“美萝和七月”,“这是我和闺蜜柳舞的号,就像我们精神上的‘孩子’,所以就用了我们两家各自小妞的名字组合在一起。”
不同于完全开放的微博、博客,微信公众号有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隐蔽性,但基于好的内容,很多公众号的订阅量也十分可观。在魏新看来,内容是吸引读者的关键,为了保持可看性,魏新也在公众号上声明“不掺水,不商业,不抄袭。有态度,有营养,有趣味”,“我觉得不管是文化还是商业,都很好,都应该更纯粹一些,不要打着文化的幌子去经商。”草根谢小白也把公众号当作“精神花园”,坚持内容至上,写作中一直在告诫自己不要被阅读量订阅数这些数字所绑架,要时刻不忘初衷——为了成全自己的爱好,也善待自己的爱好,用一点力量去促使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