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9-14 15:37: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逐步凸显的挑战,也迎来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孕育的巨大潜能和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槐荫区作为济南市向西发展的“窗口”和“门户”,在全市发挥着重要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减弱、转型升级任务繁重、生态环境约束加剧、社会矛盾逐步凸显的挑战,也迎来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孕育的巨大潜能和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槐荫区作为济南市向西发展的“窗口”和“门户”,在全市发挥着重要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   

    槐荫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中共济南市委和中共槐荫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发展改革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期盼,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槐荫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奠定长远发展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坚持中央、省、市部署与槐荫实际相结合,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性成就,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被评为省级文明区。这一时期,是我区经济发展质量最好、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区各项经济指标均比“十一五”时期实现大幅提升。预计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87亿元,是2010年的1.6倍,年均增长10.5%(名义增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268.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2亿元,年均增长13.5%,是2010年的1.8倍;招商引资累计完成685.2亿元;外贸出口累计完成14.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1.97亿美元。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0年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2015年

  年均增长(%)

  2015年

  年均增长(%)

  生产总值(亿元)

  234.2

  —

  9.5

  387

  10.5(名义增长)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10.3

  —

  15

  45

  20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30.8

  —

  15

  260

  累计126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233

  —

  10

  432

  13.5

  外贸出口(亿美元)

  1.45

  累计10

  —

  3.3

  累计14.8

  实际到账外资(亿美元)

  0.64

  累计3

  —

  0.25

  累计1.97

  三次产业比例

  1.4∶29.5∶69.1

  ——

  1.1∶24.4∶74.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66.7

  76

  —

  54.9

  —

  注:①根据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决议,部分规划目标做了调整;

  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产业指标为新统计口径;

  ③完成情况均为初步预计。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编制完成了全市首个区级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晰。三次产业比例由1.4∶29.5∶69.1调整为1.1∶24.4∶74.5,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88.3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楼宇经济有新突破,西城大厦成为全区首个“亿元楼”。茶文化特色商贸街区被市政府正式命名为“济南市特色商业街”。文化载体建设加快,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建成运营,成功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入驻西部新城,西街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工业遗存改造文化园区蓬勃发展。演艺、创意、出版、动漫、会展等“五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金融、中介、咨询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被评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工业经济稳中提质,二机床集团开启“济南制造”进军国际市场新征程,九阳公司成功上市并跻身“中国最具影响力小家电品牌”,山东天岳列入国家重点新兴科技项目战略发展项目。现代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园区达3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52家,黄河湾生态园等八大农业园区渐成规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拥有火炬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4.9%,2013年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截止“十二五”末,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国际合作平台、研究中心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

  城市建设呈现新面貌。全区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城市功能品质快速提升,生态特色更加鲜明,形成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五年来全区共完成拆迁和房屋征收总户数4.44万户,其中棚户区改造11689户、市政工程建设802户,西客站片区31930户。拆除建筑面积1040万平米,其中棚户区59万平米、西客站片区910万平米、方特?东方神画项目71万平米。回迁被拆迁户3万户,建成回迁安置房面积210万平方米,为棚户区拆迁群众发放过渡费8.05亿元,集中办理房产证近5000户,圆满地完成了各年度征收拆迁任务。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64个、总建筑面积达3600万平方米,涌现了济南西站、和谐广场、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地标性建筑,西部新城“一院三馆”、高速广场、荣宝斋大厦、传媒大厦等优质载体投入运营,西进时代中心破土动工,西城会展中心、恒大国际金融中心完成立项,“方特?东方神画”开门纳客,知识产业园起步区启动建设,宜家、麦德龙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生活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投入5亿元,扎实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圆满完成了迎“十艺节”环境保障任务,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投入105亿元新建改造主次道路56条、113公里,二环西路高架、纬十二路快车道等建成通车,石济客专、济齐黄河大桥等扎实推进,西客站片区路网基本建成,轨道R1线破土动工,全区路网体系更加完善,“十二五”末,城市道路面积为575万平方米,城市排水管网长度为787公里。完成城管体制改革,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市政园林全覆盖等长效机制,累计拆除违法违规用地689亩、违章建筑23.5万平方米,全区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生态文明区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玉符河、小清河等河道疏浚和济西湿地等生态治理工程;高标准实施腊山、匡山绿化提升工程,新增绿地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42%、35.5%、10.8平方米。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万元GDP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7%以上。

  社会民生达到新水平。“十二五”期间,坚持基层协商民主,由“百姓点菜,政府买单”,实施了参与式预算项目,全区累计投入85.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470元,年均增长10.7%。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参加居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1万人,做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为居保参保人发放养老金8259万元,基础养老金月发标准由2011年55元增加到2015年85元,完成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3万人。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打造了“就业红娘”、“就业直通车”、“春风行动”、“失地农民培训就业一体化”、“农民工三项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累计安置各类就业人员6.98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3.95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2.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保持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的良好态势。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义务教育实现零择校,先后被评为“省学前教育先进区”、“省级教育示范区”、“省社区教育示范区”、“省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新建改建10所中小学校和16所公办幼儿园,全面完成规划的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保持在100%和99%。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共建成全民健身广场16处,建设健身中心55.4万平方米。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先后荣获“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在全省首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手册。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美里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示范中心。文化建设全面提升,五年累计新建文化设施145处,实现三级公共文化体系城乡全覆盖,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新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国家一级图书馆。社区建设深入推进,被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区”、“全国和谐社区共建共享先进城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各种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军民融合和谐发展,档案、史志、统战、民族宗教、民兵、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有了新发展。

  社会治理取得新突破。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十大文明行动、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成立了区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建立了专家参与重大决策和议事制度;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满意率均在98%以上。依法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精简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大力开展治理“庸懒散”行动,全面推行“一平台、两中心、三化”工作模式,区级“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和16个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打造了多元共治型社区管理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为民服务全覆盖。完善区级领导接访、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创立打击刑事犯罪区域化作战机制,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我区被评为“山东省平安家庭示范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新组建了区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计生局和市场监管局;编制了权力运行清单和流程图,率先开通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公开并逐年下降,廉洁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总体思路及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在大有所为的战略机遇期,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的创新驱动、供需两侧调整等一系列战略的实施,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政策机遇。但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型升级阵痛凸显等也将带来新一轮的挑战。从全省看,“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实施,为我区产业结构快速转变,加强对外合作指明了方向。从全市看,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发展目标的确定,“西进”战略的持续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我区增强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税源结构有待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新常态,集聚各类发展要素,实现稳定增长的关键期,是加快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综合实力的攻坚期,是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整体面貌的突破期,是全力改善民生、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跃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交通条件便利、要素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厚的优势,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槐荫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全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落实市委“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中心任务,紧紧围绕区委“3355”发展思路和“一城三区”总体布局,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四个重点,建设西部新城,奋力开创槐荫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

  驱动提升,创新发展。把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城市、生态等领域全面提升。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注重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同时,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扩展产业和人口承载空间,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生态城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合作共赢,开放发展。加强区域间合作,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共赢发展,提升全区知名度,把西客站片区、知识产业园片区作为扩大开放的有力支撑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民生优先,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主要目标

  综合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和发展需要,确保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坚持顶层产业设计,着力构建具有长远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三次产业协调繁荣、现代服务业优势突出的经济增长极。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年均增长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72亿元,年均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00亿元。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为济南市“四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建成省会开放桥头堡。把握区位优势,突出高铁带动,主动作为、率先跟进,深入广泛地开展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及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向北融入京津、向南对接沪宁,形成齐鲁北融南接的桥头堡,着力提升城区竞争力和影响力,构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建成生态宜居新城。新区开发、老城提升全面突破,“一城三区”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更高质量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生态建设持续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均完成市下达指标。

  建成创新创业厚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成就,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更加公正、透明、诚信、高效、充满活力。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创业服务和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浓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60%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40件。

  建成和谐幸福家园。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进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实现社会保障兜底,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政府服务更加高效,社会治理实现普遍参与。

  专栏2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生产总值

  亿元

  387

  570

  8

  预期性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

  亿元

  45

  72

  10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60

  累计130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432

 

  10

  预期性

  实际到账外资

  亿美元

  0.45

  累计2

 

  预期性

  外贸出口

  亿美元

  3.3

  累计10

 

  预期性

  文化旅游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

  —

  16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54.9

  60

 

  预期性

  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数

  个

  —

  累计40

 

  预期性

  城镇人均道路面积

  平方米

  14.4

  12

 

  预期性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8

  11.3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9470

 

  8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6

 

  预期性

  第三章 发展格局

  一、优化“一城三区”发展框架

  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产业与城市互动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推动功能融合、空间融合和区域融合,实施产业发展、人口导入、空间发展、公建配套发展四大策略,更加优化“一城三区”功能布局,构建要素匹配、功能齐备、服务完善的城市功能区,促进全区快速发展。

  图1 “一城三区”发展布局示意图

  

  西部新城。东至二环西路,西至济南西编组站,北至小清河,南至津浦铁路。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扎实推进片区综合开发,加快教育、医疗、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构建外向型城区,突出打造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消费物流等多种功能齐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老城片区。二环西路以东老城区部分。以建设城市综合体为着力点,推动空间发展,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突出百年商埠风情区规划建设的龙头作用,通过项目带动城区改造,增加土地供给,强化街区成片开发,承担城市人口集聚和商贸服务功能,努力打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商贸区。

  生态片区。西部新城以西,特色工业区以北的部分。突出“水”主题,立足区域内黄河、玉符河、小清河、玉清湖、美里湖等湿地资源,不断探索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生态城市建设、乡村有机更新、文脉延续、生态循环等绿色发展之路,高标准规划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稳步推进济西湿地公园、沿黄旅游休闲带、融汇温泉度假项目、农业生态园区建设,打造成与“天下第一泉”景区相得益彰的休闲旅游新地标和济南城市后花园。

  特色工业园区。主要包括位于吴家堡、美里湖两个街道行政区内的济南槐荫工业园和槐荫工业科技园两大园区。积极对接济南市黄河新区国家战略实施,以承担城市化人口集聚和全区特色化工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德迈信息产业园、天岳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槐荫工业园与槐荫工业科技园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信息技术聚集发展的济南市特色工业基地。

  二、建设六大产业发展集聚区

  在“一城三区”发展框架下,重点构建以西部新城特色区、经十路纬十二路集聚区、百年商埠风情区、沿黄旅游休闲带、二环西路隆起带和知识产业园六大产业发展集聚区。

  图2产业发展集聚区示意图

  

  西部新城特色区。以西客站片区核心区为重点,加快推进西进时代中心、西部会展中心、宜家、印象济南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楼宇经济,重点布局商务会展、商贸物流、文化创意、金融后台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和总部经济等产业,推动高端产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和辐射周边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专栏3 西部新城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麦德龙、宜家、西城会展中心、荣宝斋文化艺术广场、恒大国际金融中心、齐鲁之门、印象济南、西进时代中心等。

  基础设施工程:道路方面,建设轨道交通R1、R2线,以及聊城路、枣庄路等道路;热力工程方面,建设西部热电厂和西客站能源站;绿化方面,做好绿荫工程与公共绿地建设。

  公共服务工程:医疗卫生方面,建设省立医院西院,规划建设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教育方面,配套建设公办幼儿园10家,中小学11家;体育方面,配套建设体育公园、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经十路纬十二路集聚区。包括经十路与纬十二路交叉路口周边区域。充分利用旧城改造地块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及服务设施,提高集聚发展能力,发挥银座和谐广场、华联商厦龙头作用,完善服务设施,丰富经营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商务、商贸服务等产业。

  专栏4 经十路纬十二路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嘉德中心项目、国大·太阳都市广场(二期)。

  旧城改造工程:五里牌坊项目、济南铅笔厂旧城改造工程、经七纬十二东北片区项目、经四纬十二片区项目、经十一路片区项目。

  社会事业工程:济南十九中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设、济南市小辛庄教学综合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项目。

  百年商埠风情区。东至纬一路,西至纬十二路,南至经十路,北至胶济铁路,面积约4.1平方公里。依托老商埠文化遗存,注重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工作,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商务服务等产业。

  专栏5 百年商埠风情区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保利中心、绿地新城商业公建、路港商业广场、百年商埠风情区、新泉城大厦、新泉城名苑。

  旧城改造工程:北大槐树棚户区改造项目。

  社会事业工程:济南三十七中学项目、省立医院儿童医院项目。

  沿黄旅游休闲带。以吴家堡、美里湖街道沿黄河南岸和玉清湖街道玉清湖周边为重点,规划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济西湿地、融汇温泉、国龙影视基地等项目,推动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努力打造生态、文化、休闲特色小镇,建成“以水为韵,文化为魂,花鸟渔菜,农游合一”的沿黄旅游休闲带,建成黄河新区文化旅游功能区。

  专栏6 沿黄旅游休闲带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温泉小镇项目、国龙影视基地、德迈国际信息产业园项目、国电济南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工程一期。

  旧城改造工程:非遗园片区开发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工程:石济铁路客运专线济南西联络线工程、槐荫区工业园区基础道路设施建设、济齐黄河大桥。

  二环西路隆起带。以打造成济南西部“交通大动脉、经济隆起带、泉城新景观”为目标,助力济南北跨黄河,连接黄河以北地区,实现周边城市与济南的无缝对接,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产业发展注重公园、河流等自然景观的开发保护,改造提升匡山汽车大世界、山东汽配城、新老屯汽配城等汽车销售、配件销售批发市场,加快济南宜家家居、西部会展中心、建邦财富中心等商业项目建设,推进两侧西沙、匡山、张刘片区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会展、旅游、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产业。

  专栏7 二环西路隆起带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龙腾国际花园、万科公园里、匡山琪鑫苑、恒生望山、香榭丽公馆、济南宜家家居、西部会展中心、济南农产品贸易中心项目(包括:奥莱商街(总部公园)及海宁皮革城)、山东新温商中琳商业广场项目、建邦财富中心项目。

  旧村改造工程:张庄、刘庄村庄整合改造项目、匡山城中村改造项目、西沙王庄城中村改造项目。

  基础设施工程:2×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220千伏送出工程。

  社会事业工程: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综合楼项目。

  知识产业园区。探索创新园区建设运营方式,引进园区运营商,以提高外向度、发展高层次的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加强与外方合作,着力打造引领开放经济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对外合作示范园区。重点布局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信息服务等智能制造产业。先期建设起步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村庄整合、土地征收等土地熟化工作,为招商引资、产业发展提供载体。

  专栏8 知识产业园重点工程

  产业项目:标准化厂房产业区、中外合作产业示范区、产业集中安置区、产业园区配套物流功能区。

  基础设施工程:济齐路西延长线拓宽改造工程、物流大道、变电东路、治黄路、变电站、污水处理设施等。

  城中村改造工程:吴家堡办事处5个村整合改造与土地征收。

  第四章 高端发展,打造经济发展增长极

  一、突出四个重点,建设西部新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济南市委打造“四个中心”对槐荫产业发展的定位,全面增强经济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和环境吸引力,集中发展槐荫优势突出的四个重点产业,突出发展独具区域特色的高端高质高效现代产业。

  文化旅游。发挥省会优势,深入挖掘辖区文化和旅游特色,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核、两带、三区、八点”文化旅游空间架构。积极推动百年商埠风情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建设,依托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打造演艺文化品牌;依托荣宝斋文化广场,打造文化艺术品交易展示品牌;依托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实施济西湿地公园、水生态公园、温泉度假、黄河绿色长廊景观带,打造“慢生活”休闲旅游品牌,2018年完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依托百年商埠风情区,打造商埠旅游品牌;依托世纪金榜、西街工坊、羲古会馆、方特?东方神画等,打造创意文化品牌。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会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展示全省文化资源的窗口,努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繁荣、文化旅游魅力独特、文化旅游氛围浓厚的省会文化新坐标、新高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8%以上,文化旅游业成为引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专栏9 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方特·东方神画:建设成为集展现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主题公园。

  一院三馆:建设成为集聚并传播全省文化资源的窗口。

  国龙影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领先的经营理念和技术水平,引领未来电影产业发展方向的泉城电影硅谷。

  荣宝斋文化艺术广场:建设成为文化艺术品交易展示集聚地。

  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

  百年商埠风情区:建设成为文化、商业、休闲为主的特色活力功能街区。

  专栏10 一核、两带、三区、八点

  一核:西客站区域性旅游综合服务功能核心

  两带:沿黄湿地观光旅游带和沿腊山河城市综合旅游带

  三区:西客站片区建以商务会展旅游为主体功能的活力新区、京福高速西部建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体功能的生态片区、老城区建以文化休闲旅游功能为主体的特色街区

  八点:即济西湿地公园、百年商埠风情区、玉符河湿地公园、腊山公园、方特·东方神画、美里湖休闲观光片区、齐鲁之门和山东省文化艺术中心

  商务会展。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济南高铁西站带动作用,加快济南西部会展中心建设,整合区域茶博会、润华汽车节等商务会展资源,培育和引进品牌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项目,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积极承办国内外知名品牌展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会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与大型会展相关的商务楼宇、星级酒店、大型商场、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会展业整体水平,打造辐射环渤海地区的商务会展中心。

  智能制造。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以“两化融合”构筑三大主导优势产业链,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小家电、新材料等特色工业,完善服务支撑体系,积极推进德迈产业园、槐荫工业园、知识产业园等智能制造平台建设。突出发展以二机床为主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以天岳晶体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德迈信息产业园为主的3D打印、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以九阳小家电为主家用电器制造产业基地,以知识产业园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积极打造产业集中、集群发展、优势突出的智能制造中心。

  消费物流。依托新兴商业资源,繁荣发展传统商圈,统筹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推动商贸企业创新发展和批发市场提档升级,在新起点上改造以西市场为核心的老商埠风情商业区,在高起点上打造以西客站为核心的城市高端商业集聚区,引领济南消费西移。构建开放高效生态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对接,规划建设一批货运枢纽型和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推进知识产业园物流功能区建设,支持华润医药物流做大做强,引进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新兴商业业态,推动“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知名的特色购物消费物流中心。

  二、聚合区域资源,发展总部经济

  按照总部经济发展规律,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一批总部经济发展载体,加快推进西部新城总部基地建设,按照企业需求定制开发楼宇,打造一批亿元楼;扎实推进老城区旧城改造,优化土地开发利用,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大力构建各类总部“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平台,逐步打造“强政、惠民、兴业”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各类区域性总部为主体的交流合作平台,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态型的新型商务园区。大力扶持本地企业裂变发展,吸引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和金融业、商贸、文化创意业等产业集团总部、投资总部、营销总部及研发总部入驻,形成以槐荫为中心、跨区域发展的总部企业群体。到2020年,显著提高我区总部经济的税收贡献、产业乘数、消费带动、人才集聚和社会资本效应。

  三、搭建交易平台,构筑金融载体

  按照济南市金融业发展规划布局,发挥西部新城区位优势、载体优势、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构筑金融发展载体。开展发展模式创新、治理结构创新和融资工具创新,建成实体金融超市、虚拟网站,采取线上与线下相互补充、现实与虚拟相互结合、前台与后台相互支持的金融后台服务区,积极探索建设规模化的知识产权、茶叶等产权交易平台。积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创业孵化、融资、资本经营和投资管理等金融功能完备的金融产业创新试验区。

  第五章 加强合作,打造省会开放桥头堡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加强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发展高层次的外向型经济,着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构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更好地为我区战略实施和区域共同发展服务。

  一、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

  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面加大与国内外各地区的交流力度,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与济南市其他县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及京津冀城市群的合作,打造北融京津、南接沪宁的省会桥头堡,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新集聚地和枢纽,实现整体发展水平跃升。建立各类交流机制,加强人员交流,深入推进产业、技术等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支持区域内企业组织设立产业基金、产业和技术联盟,打造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平台。致力于营造国内一流的宜商宜业宜居环境和条件,不断扩大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积极筹划“侨梦苑”,建设侨商科技研发和总部经济区,吸引世界各地侨商来我区投资、创业。积极承办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各类组织的年度大会、会议培训、论坛峰会等,加强对外推介力度,不断扩大区域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创新招商模式,加快企业引进来

  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构建纵横协同的招商工作格局,完善机制,整合资源,鼓励以商引商、以企引企,注重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围绕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强化产业链招商,主动敲门招商,定向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强、优”的产业项目和“专、精、特”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探索实施“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招商服务,构建新型招商模式,进一步提高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立招商引资信息报送和上下联动机制,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留得住、落得下。

  三、调整优化结构,全面推动走出去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产品、服务、企业等多个维度全面推进,不断提高本地企业影响力和控制力。调整优化出口结构,鼓励二机床、九阳、丰农等企业继续发挥品牌优势扩大出口,努力培植一批知名出口品牌,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外贸出口效益和水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高端和新兴服务业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地区辐射。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实施总部战略,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商会、互联网等资源,引导企业对外投资、在外建立分支机构。

  第六章 提升品质,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做好水与城和谐发展的文章,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突出水韵特色,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智慧槐荫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建成景美、城美的生态宜居新城。

  一、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形成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畅通安全、协调配套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以实现综合交通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区域交通设施建设,打通城市各功能区之间的交通连接,构筑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重点做好西客站片区聊城路、枣庄路等17条道路修建工程、经十一路扩建工程、腊山河西路北延工程、现代物流大道续建工程,以及经六路等14条老城区道路大中修工程,持续推进轨道交通R1、R2线建设,保障全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利开展。到2020年,城市道路达到600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1.3平方米。加强地下综合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地下空间,统筹规划建设地下交通设施、人防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以及地下停车、商业工程,重点做好纬十二路地下商业街、西客站片区、经四路西段、槐苑广场、十九中学等地下空间利用。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推进城市“扩大”、“长高”,把握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契机,把城市综合体建设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和提升城区产业层次的重要支点,集中打造一批功能完善、代表城市形象品味的商业综合体。完成全区11大片区、零星棚户区拆迁改造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包括安置房在内的重点项目建设,把二环以内城中村改造同旧城棚改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老城区内危旧楼房、简易楼房及有碍城市环境的多层楼房拆迁改造及工程建设工作。做好北大槐树、经四纬十二、南辛庄、中大南、段店旧村改造等项目拆迁收尾工作,完成路港二期、济南卫生学校地块、铅笔厂、二药地块、广友南安置地块等项目的房屋征收,适时启动五里牌坊、经十一路、经七纬十二东北片区等棚改项目。完成西进时代中心、宜家家居、财富中心、会展中心、齐鲁之门等30个商业地产项目和非遗园片区二期5个村庄的整合,推动融汇温泉、国龙影视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

  推进绿色城区建设。大力开展城区绿化美化行动,提高街道绿地标准,推进城区重点道路及背街小巷的绿化景观建设,实施河道沿岸绿地开发以及沿铁路、高速公路等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生态走廊。鼓励屋顶绿化、建筑墙体垂直绿化、林荫停车场等示范工程,提高城区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加强街头游园建设,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形成良好的生态绿色屏障和市民休闲健身空间。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清洁村庄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实现村街“洁、净、清、整、绿”五位一体,改善区域面貌。

  二、加快智慧槐荫建设

  推动城市管理升级。构筑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以电信、联通、移动为基本通信平台,加快现有网络升级改造,实现网络的宽带化、数字化、综合化,建立全区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实现网格化管理应用范围扩展到村居,应用范围扩展到环卫、市政、园林等领域,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探索网格化管理平台与办事处政法平台相结合,建立城市管理网格化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推动管理对象精细化,将大到城市绿化、小到道路井盖的城市管理事项纳入管理之中。推动管理制度精细化,实现管理工作制度化、格式化、流程化。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更好的发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作用,加大物联网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基础资源运行智能化,逐步加强对水、电、气、热等各个方面的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调度。

  发展智慧产业。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路径、新业态、新模式、新能力,以知识产业园、德迈信息产业园等为依托,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面深化互联网与工业、服务业、农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旅游、互联网+会展、互联网+物流等新型发展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积极推进档案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服务网络化”的要求,尽快建设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新档案馆。

  打造低碳文明城区。将“低碳、绿色、环保”的现代生态理念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环节,积极倡导节水、节能、节电等低碳生活方式,大力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积极推进低碳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生态旅游示范区等系列生态创建活动,扩大生态品牌效应。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实施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三、优化绿色生态环境

  发展高效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促进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工业固废等利用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拓展农业循环产业链。推动产业规划、城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融合,确保用地集中有序开发,加强城中村土地整合改造利用,深入推进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工作。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加强工业用水节水管理和再生水利用。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推广太阳能光伏、地源和水源热泵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热电联供与余热利用的应用,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

  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大环保投入和整治力度,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更加务实高效的环保举措,坚决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切实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加大燃煤污染整治,大力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突出抓好扬尘和面源污染防治,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实施建筑工地、渣土运输车辆和受纳场全过程管理,合力推进夜间建筑施工噪音污染治理,加强餐饮业油烟气综合治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力度,推进大金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中水利用率。继续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强化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加强建筑废弃物处置与综合利用。

  加强生态修复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切实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湿地资源,增强其亲水性与生态、休闲、旅游功能,以湿地保育与恢复为核心,继续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以山体公园建设、社区绿化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绿地海绵系统工程,推进辖区内河道截污治污建设,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实施玉符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加快小清河源头湿地、兴济河、南北太平河、腊山河生态水系建设,构建河湖相连、多源互补的生态水网体系。整合湿地、河、湖等生态景观,因地制宜建设滨水景观带,打造“岸绿、河畅、水净、景美”的慢城休闲空间。

  专栏11 水生态体系重点工程

  沿黄水景观工程:以黄河文化为脉,整合沿黄生态资源,加强滨河绿道建设,打造集生态修复、休闲旅游、水源调蓄、水质净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黄河湿地景观带。

  济西湿地公园工程:以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为主题,加快推进功能分区建设,积极发展湿地科普宣教及湿地生态旅游。

  小清河源头景观带工程:沿河布局城市公共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及滨水慢行游憩步道,加强人文景观及生态公园建设。

  融汇温泉工程:建设集温泉疗养、养生养老、农业体验、生态餐饮、康体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温泉项目。

  腊山河景观带工程:推进景观补水和绿化建设,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打造集文化体验、特色商业、购物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带。

  水系连通工程:深入推进黄河—小清河—玉清湖—腊山河—兴济河等水系连通工程,构建源源不断、碧波荡漾的生态景观。

  第七章 深化改革,打造创新创业厚地

  强化改革推动,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宜商宜业氛围,着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设立1亿元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培育和扶持“四上”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槐荫企业“厚道鲁商”品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在依法治理的框架下,全面协调推进协商民主工作,充分反映民意诉求,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顺政府职能分工,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优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服务和便民服务机制创新,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梳理规范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社会和企业负担。完善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强化政府投资管理,提高财政保障发展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的收入体系,积极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大力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效益型、科技型、外向型、成长型的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坚持市场化导向,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家族式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实施总部战略,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形式,在区外建立分支机构。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更好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集体土地、集体产业用地和宅基地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土地权属的历史遗留问题。创新集体土地开发模式,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和个人土地流转示范点。探索实物补偿、留地安置、合作分成、土地补偿费入股等多元化征地补偿和开发建设机制。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农民抵押贷款担保物范围,探索赋予农民承包地、宅基地、大型农机具抵押权的实现方式,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加快要素市场建设。规范土地要素市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健全促进节能减排差别价格机制。加快培育科技、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实现各类要素集聚,进一步发挥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推动作用。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积极稳妥发展民间融资机构,有序发展融资性担保机构。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健全信用制度和标准体系,构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快行业信用、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做好诚信宣传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规范。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探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全方位向民营资本、外资开放市场。深入落实商事登记改革,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市场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维护公平竞争和交易安全。

  三、着力推进创新创业

  引导创新资源集聚。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点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打造一批以二机床、九阳为代表的具有创新引领作用的“大旗舰”企业,孵育一批以天岳等为代表的创新型、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和“金种子”企业。推进大型精密复合冲压成形机床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瑞轨道交通装备合作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德耐火材料技术合作研究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放,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区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西街工坊众创平台、中试基地和专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开放实验室、共性科技条件平台、科技租赁服务平台等,建设10个产学研用合作示范基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知识产业园、德迈信息产业园建设为契机,积极引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分支机构及创新团队。全面推进科普工作和科技进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各项工作。探索创新论坛、洽谈会、网络对接平台等多种产学研用合作途径,组建政府搭桥、市场运作、高效运转的产学研用合作信息网络。支持和组织企业组建高科技企业家联谊会,促进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为科技创新牵线搭桥。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国家和省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国家、省级、市级的重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向应用转化、向企业转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清零”行动,促进科技服务机构集群化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系统性、保姆式服务,构建多方交流互动平台,促进创新创业产业化。

  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建立健全创业创新扶持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重点支持科技创业、服务创业、公益创业、环境友好型创业。充分利用济南槐荫工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山东齐鲁动漫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利条件,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建立多层次创业导师服务队伍,完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孵化服务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调动全区创新创业热情,建立创新创业投融资体系,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研发人员持股、知识产权归属等激励措施,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

  第八章 共享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坚持共享发展、以人为本,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促进充分就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保障城乡适龄儿童接受公平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及在园幼儿总数达到80%以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小学和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小学巩固率保持在100%、初中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推进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学校安全升级工程,坚持公共教育资源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切实解决西部新城学校建设与人口激增带来的教育资源配套不足的矛盾,力争五年内全区新增10所规范化学校。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合理规划和科学设置专业,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和完善中职免学费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建设集职业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综合体。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应用型、技能型紧缺人才。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城乡继续教育网络,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推动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作。稳步推行办学机制改革,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学生评价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探索,增强学校发展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动态调整,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做好教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持续助力教育发展。到2020年,实现义务教育在更高水平上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专栏12 教育重点工程

  新建校区:九职专、周王小学、北大槐树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南辛庄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安置三区幼儿园和小学、安置二区初中(育华中学)、中建锦绣城幼儿园、绿地中央广场幼儿园等,恒大地块小学2所、幼儿园3所、初中1所,鑫苑地块幼儿园、初中各1所。

  改扩建校区:十九中学、小辛庄小学、十二中学。

  二、积极促进充分就业

  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外来务工就业维权服务中心和街道服务站建设,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工业,增加就业渠道,推动就业结构、人口结构不断优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鼓励支持城乡劳动者创新创业。建立市场化就业促进体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创业指导就业扶持政策。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储备制度,巩固援助就业困难群体的工作机制,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人员每人能享受一次社会保险补贴或公益性岗位的政策优惠。促进就业扶贫增加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加大对拖欠工资的惩处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救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推进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提高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进一步健全社保基金监管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省市文件,完善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机制。推进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加大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力度,深入推进因病致贫家庭医疗救助工作,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救助、临时救助、取暖救助等工作。全面落实拥军优抚政策制度,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大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力度,巩固军政军民友好关系。

  加大住房保障。做好廉租补贴申请发放、公租房申请选房工作,增进公租房后期管理,不断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覆盖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推进经四纬十二安置房、纬十二路道路改造工程安置房、段店村民安置生活保障房、张庄、刘庄村庄整合等项目建设。

  完善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每个街道建设1所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实现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全覆盖,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统筹布局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资源,不断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素质。强化社区老年大学功能,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四、增强人民健康素质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健康城乡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各类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合理、科学配置医疗资源,重点推进济南西城医院及医学研究院项目建设,新建与医疗卫生相适应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互通互联”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乡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骨干等岗位培训。坚持中西医结合,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药房建设,积极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建立完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

  推进体育强区建设。推动城乡便民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新建30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加强体育公园场馆设施管理运营和维护,推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群众开放。培育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健全活动组织网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举办项目推广、交流展示及比赛等活动,增强市民体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全面二孩政策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普及健康科普知识,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综合预防出生缺陷。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体制和机制。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解决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孤残流浪儿童救助等问题,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做好残疾人教育、就业、培训及扶贫解困工作。

  五、完善创新社会治理

  创新基层治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搭建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以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构筑“一站式、全覆盖”的公共服务圈。以“多元e新”成果为基础,推广应用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四社联动、多元共治”的新型社区建设。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扩大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大力培育社区事务类、慈善公益类、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注重培养社会组织负责人、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人才队伍。

  建设平安槐荫。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电力、特种设备等领域的监督管理,推进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化,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深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社会面治安动态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满意度,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推进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深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运行机制,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推进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和覆盖,提升法律服务工作站服务水平,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整合优质法律资源,重点推进法律服务大楼建设,打造法律专业为民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公职人员懂法用法理念及城乡居民法律意识。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管理

  坚持区委统一领导,政府全面抓好落实,人大、政协加强监督。搞好“十三五”规划的宣传,统一全区干部群众思想,凝聚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全面抓好规划实施。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搞好各级各类规划间的衔接,在空间布局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相互衔接;积极争取相关政策的支持,加快推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互融合,争取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搭建项目推进平台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在经济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承载能力提升、生态文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组织实施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好项目、大项目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规划建设一批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农村公共服务、重点民生工程及城市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增强发展实力和后劲。加强项目策划包装、论证、审批,完善项目建设条件,完善奖惩、协调和考核制度,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实现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扩张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三、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增长促发展等相关政策措施,在整合全区服务业、工业、科技、文化旅游、金融等各类扶持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设立产业发展扶持专项资金1亿元,围绕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对市场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的重点优势产业,在资金扶持、用地保障、审批程序、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四、加快人才引进培养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第一”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提高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制定并落实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合理的科技人才结构,构建长效创新机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专门组织具有开拓精神和领导才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以及重点企业的管理人员到海外和省内外先进地区进行专题培训,打造以高端人才为龙头、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为基础、各类实用人才为依托的人才高地,启动“槐荫智库”建设,将各产业人才纳入槐荫区人才资源库,为槐荫经济社会跨越式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强化投资融资保障

  进一步强化投资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广开资金渠道,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和投资环境。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保险机构、资本市场、政府融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多种金融工具,健全完善金融支撑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支撑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政府存量资产进行资本化运作,依托城市投融资管理中心搭建融资平台,做大做强担保融资业务,拓展信用融资渠道,增强国有资产运营平台融资能力和运行质量。积极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增强市场化融资能力,加大信贷资金投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济南一夜间九辆私家车被喷红油漆 车主们均已报警

    read_image.jpg

    17日凌晨1:00左右,井家沟村东头牌坊处,8辆车被喷了红油漆。车主说,凌晨4:00多收到邻居发的短信,告知自己的车被喷了红漆,早上去看发现车身处出现了一个红“8”数字。杨家庄的受害车主说,自己购买的保险里并没有意外被喷漆这项业务,虽然保险公司有专门的该类险...[详细]

    09-18 15-09大众网综合
  • 当心一氧化碳!济南有人吹着空调吃火锅差点丢了命

    read_image.jpg

    济南一市民在开着空调的屋子里面烧木炭吃火锅,结果因为屋里密封性强,空气不流畅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高压氧科近一个月的时间,收治了CO中毒患者20多例,其中儿童及青少年占大多数。[详细]

    09-18 10-09大众网综合
  • 吃完团圆饭就工作:一个济南女代驾的中秋

    read_image.jpg

    党桂敏在等活时,常在群里和其他司机聊天,偶尔还自拍一下。党桂敏接单后,和客人商讨。16日凌晨两点多,一天的工作结束,党桂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党桂敏今年34岁,家住济南十六里河,和儿子一起生活。[详细]

    09-18 10-09齐鲁晚报
  • 经六路等多道路热网改造 半封闭施工减少交通影响

    今天记者从济南热电有限公司了解到,近期有一些路段要实施燃煤替代供热工程改造,其中包括明湖北路、明湖西路、经六路等道路。但是市民朋友可以放心,这些道路施工过程中,都将采取半封闭施工、夜间施工白天回填等方式,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详细]

    09-18 17-09大众网
  • 济南一男子多次盗窃不认账 零口供拘你

    一男子专门在人员出入较多的办公场所进行盗窃,被抓后竟然百般抵赖,拒不供认。近日,济南市中公安分局在抓获嫌疑人之后,通过具有特征的粉红色钢笔以及大量证据,“零口供”刑拘于某康。[详细]

    09-18 10-09齐鲁晚报
  • 济南女子不慎黄河溺水 众人协力救援未果

    16日上午,一位外地游客在泺口黄河大坝看到黄河中有一女子在挣扎。得知情况后,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探测局的两位工作人员也赶了过来,驾驶冲锋舟带着四位民警向下游赶去。[详细]

    09-18 10-09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