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21时20分,高而办事处第一书记微信群内,办事处工作人员和第一书记们聊得热火朝天,都在为如何摘掉戴在头上已久的“贫困村”这顶沉甸甸的帽子献计献策。“贫困就是一块硬骨头,没有铁齿钢牙,这个硬骨头就不会被我们粉碎。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磨磨我们的牙齿,做好与贫困作战斗的准备!”微信群内振奋人心的话如同一剂催化剂,将谈话推向高潮。
选准产业,扶贫项目为农村增添血液3月14日,高而办事处出泉沟村村北头,三月温暖的阳光照在一个个在建的羊舍上,老乡们各个挽起裤管、撸起袖筒,热火朝天地干着。
高而办事处出泉沟村属贫困村,村集体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今年年初,作为高而办事处18名第一书记之一的张胜荣从区教育局来到村里驻村帮扶。
精准扶贫是一场硬仗,如何攻下这座摆在农村村民面前的大山,是第一书记们的主要任务。如何打通这个阻碍血液流通的“毒瘤”,让幸福的血液迅速流遍整个村庄,成了张胜荣的心头大事。为此,他走遍村内的角角落落,遍访村民,摸清底子。
“村里最缺的是什么?”“贫困的根在哪?”经过与村两委成员促膝长谈,与村民拉家常,不知不觉间他走遍了整个村庄,并与村两委成员、村民打成了一片,听到的真心话也越来越多。
通过走访发现出泉沟村交通较为发达,但是土质却不适宜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村民们靠的还只是核桃树,遇到好天气还好说,如果碰到干旱年月,村民们的“饭碗”则可能空空的。经过一番考虑,加上对目前养殖市场的考察,出泉沟村建起了400平方米的羊舍,并安装配套设施,初步估计可养殖300余头羊。
“发展养殖产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卖个好价格,让老百姓赚到钱。如果到头来只是加大了养殖产量,不增收,一切都是白搭。”张胜荣说。为避免出现增量不增收这一现状的发生,张胜荣在做好考察工作的同时,更是积极的同各大屠宰场联系,争取将收入做到最大化。
30年了,菜峪沟村有了第一笔集体收入自2015年10月份开始,菜峪沟村的书记陈文广起床之后要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村东头的的柴鸡养殖场转转,看看柴鸡的生长,碰到前来购买柴鸡的买者,他就感慨地对他们说:“三十几年了,我们村也有了属于我们的第一笔集体收入,这可多亏了我们的郭书记啊!”
陈文广口里的郭书记,是济南市委政法委派驻到该村的“第一书记”———郭洪钢。菜峪沟村地处高而办事处最南端,在册户口只有100多人。由于海拔高,村里全是山地,传统产业就是种植核桃和栗子树。
如许多村庄一样,30多年来,菜峪沟村里的青年人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靠打工收入盖了新房、买了汽车。2000年后,各级政府不断给菜峪沟村“输血”,村里通了电,修了水泥路,安了健身设施,也开通了宽带。硬件设施越来越好,可村里越来越没有生机和活力,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村集体经济是一分钱收入也没有。(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为改变这一现状,郭洪钢与陈文广没少往外地跑,看养殖、测土质、设计旅游项目,找其他乡镇的第一书记们取经。经过长时间的琢磨和考察,他们看到了20多年前的那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山头上有树有水,不能破坏环境,那就利用环境,让这个不起眼的山头成为村集体收入的起点。在充分利用该村自然、地理、人文优势的前提下,从生态养殖入手,以“饮矿泉水、住长寿村、享健康生活”为主题,打造融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生态疗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喝矿泉水,吃柏树籽”,这就是菜峪沟村“高山生态鸡”的生活状态。“这里有1000余亩的山林,高山鸡可以在里面四处跑动和觅食药草。”郭洪钢说,初步估计,这批柴鸡能给村里带来五六万元的收入。
片区联盟唱响生态大戏
3月29日,高而办事处西沟村首届杏花节圆满落下帷幕。西沟村村中有杨家寨,天帘泉两大历史自然景观,杨家寨因传说北宋杨家将曾在此屯兵扎寨而得名。西沟村土地面积不大,环境优美却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第一书记与村两位成员们在别人没有的条件上作文章,策划了西沟村第一届杏花节。“杏花节开办不止是为了让城里的朋友们欣赏美丽的花朵,更重要的是为我们6月份的山杏采摘节做铺垫。”西沟村党支部书记翟洪三说。
西沟村耕地面积750余亩,人口总数700余人。人均占地面积不小,但可种植面积少之又少。山杏种植一直是西沟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几年前山杏的价格还可以,但随着种植户数的增加,山杏的价格却是如坐滑梯一般逐年下降。第一书记董宝元了解到这一现状后,与村两委成员讨论并拍板决定通过旅游项目拉动经济发展:“西沟村杏花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了高而片区的文化旅游内涵,弥补了高而片区春季旅游的空白,通过这一举措,推介和宣传了我们当地的农俗旅游资源。”董宝元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还与几个有意向收购山杏的大企业达成协议,在高于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收购村民全部的山杏。”董宝元补充道。
你方唱罢我登场,北高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实施河道绿化美化工程,截止到目前为止,共栽种100棵垂柳,120棵黄杨,打造了一条1700余米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为下一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村貌做好铺垫。
“光伏产业资金,发改委共有2千万,计划拨付100个村或者更少,近期即将出台政策,我们要同其他地区争抢一杯羹!”4月6日,在高而办事处为书记们准备的宿舍内,高而办事处东沟村第一书记王仁选的一句话,打破了低头工作的宁静,书记们都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当然,大家提到最多的还是要抓住这次机遇,将高而固有的传统耕作模式与光伏一体化相结合,让这一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光伏农业示范园阳光与土地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加美好。”第一书记刘宝说,话音未落,各书记们开始给各村党支部书记通电话,报告这一好消息的同时,不断询问文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为村争取到此项目。
“第一书记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辈子,农村要发展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按照第一书记制定的发展路子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争取早日摘掉帽子,让我们的脑袋尽快见见光。”高而党工委书记孟兆军说。为了给第一书记们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自书记们驻村以来,高而办事处为书记们安排住宿、提供伙食、竭尽全力地去协助书记们完成他们的工作。 (王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