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黑夜都报答不完党的恩情

2014-04-21 17:53:00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去做不求回报的善事,自会有美丽的结局”,这是于瑞芝老人的人生格言。多年来,于瑞芝多次被评为济南市文明市民、济南慈善十年先进个人、济南市爱国拥军模范、历下区慈善先进个人、燕山街道社区优秀共产党员。走到济南警备区干休所,向街坊邻居一打听,大家都知道这位热心慈善的老人。解放前,她16岁就给党做地下交通员,27岁入党,是支前模范,在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的时候为前线送粮食做军鞋,由此练就了纳鞋垫的好手艺;解放后,为了报答共产党、解放军和家乡百姓的恩情,每逢八一或其他重大节日,老人都要亲自为部队为相关单位纳上一沓沓鞋垫。她带动家人捐款做慈善,现在连重孙子都知道献爱心;她运用祖传的治疗腰椎颈椎疾病的医术义诊救人,医德双馨;她还资助贫困学生继续学业……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造就了她一颗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自1990年离休以来,她发挥余热,拥军爱民,奉献爱心,为党旗增光添彩。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

    一针一线绣出万千深情

    虽然已经93岁高龄,于瑞芝老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身体硬朗,说起话来依然中气十足,思维清晰。纳起鞋垫来,老人甚至也不需要戴老花镜,便能麻利地穿针引线。

  30年代,她就在“姊妹妇救会”工作,为刘邓大军筹军粮、做军鞋,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是著名的"支前"模范。

  源于这种经历,老人一生中就有了拥军的情结。每逢党的生日、国庆节、建军节和港澳回归等重大庆典,她都会向官兵赠送自己精心缝制的鞋垫,用这种特殊而传统的方式,表达对军人的爱戴和对祖国的祝福。

  这些年,老人缝制2080多双鞋垫,送给北京国旗护卫班、济南战役"第一团"、黄继光和董荐瑞生前所在连队以及港澳驻军等32个英雄部队,被官兵们作为了光荣传统教育的"活教材"。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于奶奶缝制了48双鞋垫送给驻香港部队。她每天要缝16个小时,一双鞋垫缝560多针,手扎破了、磨破了,又扎破了、磨破了,一针一线饱醮着老人的深情,她要把心中与祖国一起律动的旋律绣在鞋垫上。

  驻香港部队的领导被这位"支前"老模范感动,破例收下了她的鞋垫,这也是香港驻军唯一珍藏的民间赠品。

奥运会期间,老人又开始夜以继日地忙碌,缝制了88双鞋垫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

只要得空,于瑞芝就要拿出浆好的鞋垫,一针针地纳上线。93岁的于瑞芝不用戴老花镜,拿起鞋垫就能纳。一只鞋垫有6层棉布,纳一双鞋垫要一千多针。于瑞芝记不清从她16岁参加革命到现在纳过多少双鞋垫,只觉得现在没有以前纳得好了。

  最近,她又忙活着为建党100周年缝制300双鞋垫,“那时候我也100岁了,不知能不能等到。”

    聚少成多,慈善理念,代代相传

   于瑞芝满头白发,穿着一双和她年龄不太相配的橘红色孔鞋,大红色的袜子衬在里面。“鞋子5块钱一双,穿了一年。袜子一块一双。”于瑞芝说她的鞋子都是去西市场买,价格便宜,10块钱能买两双,穿着也合适。去市场买菜,看到地上扔的鲜嫩菜叶,于瑞芝也得捡回家。路上的塑料瓶、旧报纸,于瑞芝也没忘,怕邻居笑话,就不在自己小区里捡。“我省一分,就能多捐一分,就能发挥作用。”

    “爱党、爱人民、爱解放军。”于瑞芝常常说,自己出身在旧社会,是党的恩情给她带来了新生活。1948年入党到现在,于瑞芝仍然能够高声讲:“做一名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小区里有几户人家,哪家人比较困难,于瑞芝都“摸得门清”。炸了丸子送丸子,包了水饺送水饺,隔几天就过去帮忙收拾收拾。家里的米面粮油吃不完,于瑞芝也往外送,送给福利院、送给流浪儿童救助站,“有钱送钱,没钱送温暖。”还有附近街道上的环卫工、保安,于瑞芝也个个认识,没事坐着聊聊,家里做点什么就送点什么,“大家都是平等的,革命工作不分贵贱高低。”

  “做慈善从来没忘过。”1990年离休后,于瑞芝的退休金大都捐了出去。每次自然灾害也紧紧牵动着她的心。1998年洪灾、2003年非典、2008年南方冰灾和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多省的持续大旱、2010年玉树地震、曲舟泥石流等,她都是全家紧急动员,全力以赴、倾尽所能向灾区人民捐款献爱心,捐款3000、5000元不等,先后捐出43000元。

    2003年非典时期,于瑞芝跑到街道捐了1500元。2008年汶川地震,于瑞芝和老伴捐了一万多元,家里的棉被、棉衣也都捐给了灾区。哪里发生灾害,哪里有困难儿童,于瑞芝能捐的都捐。为了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于瑞芝亲手作了一个家庭捐款箱,让每个家庭成员都献爱心。全家四代从已生华发的长子到学龄前的重孙,只要回家都要捐款,多的100多元,少的几元几角,日久天长、集腋成裘,攒到一定的数目,她便以“特殊党费”捐给民政部门,去年腊月初八,于瑞芝又带着爱心箱到了街道。1角、1元、10元,工作人员帮忙把爱心箱里的钱数清,一共960多元。

  此外,于奶奶还长期资助13名失学儿童和6名孤寡老人、8名特困病残人。

    祖传医术,义诊救人,德术双馨

    有人给于瑞芝算过,她几十年捐给慈善机构的现金,少说也有20万元,更不用提这些年免费看病的医药钱了。于瑞芝有一套治疗腰椎、颈椎的绝活,来让她看病的不少,拜师求学的也不少。看病可以,于瑞芝有一条,不管是给谁看,就是不能收钱。除了每周二固定在家里接诊,现在,于瑞芝每周五还要自己坐着公交车去乡镇看病。七里堡、仲宫、工人新村,于瑞芝设了不少出诊点。“在七里堡赶集,给不少人看了颈椎,买水果、买菜他们都不收钱,我就不能在那里买了。”

1989年,她开了一个免费推拿室,开始义诊。老人还专程到北京拜名医为师,医术上精益求精。截止到1994年为止,老人已经医治了三万多位病患,并且不收一分钱。病患如果方便就让他们来自己家里医治,如果病患不方便老人就亲自出诊。墙上挂着的军用水壶是老人出诊时必备的,老人说:“祖传的医术要用来救人,不能收人家一分钱,不能吃人家的东西,连水我都是自己带着。”老人的善良感动了许多病患,他们有的坚决要给老人送礼答谢,也让老人婉拒了。

  除了自己出诊治病以外,老人也乐于将医术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来行善。现在在章丘、聊城等地都有老人的徒弟。老人眼光长远,正与相关单位合作将医术传授给即将退伍的军人们,让他们回家后既有职业,又能继续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对于在困难年代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家乡父老,老人也怀有一片造福桑梓的热心,希望能培养家乡医学方面的技术人员,带着家乡人走上致富之道。

    白天黑夜都报答不完党的恩情

    年少时参加革命的经历使老人对共产党对解放军对人民群众都充满感情。解放前,于瑞芝老人参加过淮海战役、济南战役等,给前线部队做饭做鞋送物资。老人骄傲地说解放前她就是支前模范。1944年,老人与同样是老革命的尹逊远结婚。除了对党和解放军共同的深刻感情之外,夫妻俩在慈善的道路上也一直是相互扶持。

  老人反复地说道:“没有爱心就没有我,没有共产党也没有我。”“没有共产党,没有咱今天。”“不能忘了党,时时刻刻报答党。”“党关心人民,咱也得关心人民。”“我觉得白天黑夜都报答不完党的恩情。”这种饮水思源的报恩心态,成为长久以来于瑞芝老人热情拥军热心公益参与慈善的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海燕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超实用!济南东站乘车攻略来了

    12月26日,济青高铁开通,济南至青岛两个城市间最快列车运行时间将压缩到100分钟,作为山东省第一大火车站的济南东站也正式投入使用。[详细]

    12-26 09-12舜网-济南日报
  • 保护老街颜值定下5条“街规” 芙蓉街卖烤串得先把竹签抽掉

    25日,施工人员将石碾和石板“组装”成休闲座椅。为防止芙蓉街街面变油腻,将限定使用竹签,可用竹签加工,但禁止携带竹签出售物品,确保油污不滴落地面,鼓励使用纸袋等替代品,细竹签一律禁用。截至25日下午6点,芙蓉街主街石板路面已全部铺设完毕,在高压水枪的...[详细]

    12-26 09-12舜网-济南时报
  • 千佛山西路社区收到居民表扬信

    根据这封信的落款,记者联系到了千佛山西路社区的居民代表傅志良,并跟随他来到千佛山西路4号院,看一看这里的变化,亲身感受这段社区居民的肺腑之言。“今年3月,千佛山西路要进行改造提升,涉及到4号院西墙85米长墙体要进行拆除改造,没有出现一户阻拦施工的现象。[详细]

    12-26 09-12舜网-济南日报
  • 高新区监工委及所属5个街道派出监察室挂牌成立

    12月26日上午,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监察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新区监工委”)正式挂牌成立,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和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赵玉海共同为高新区监工委揭牌。 [详细]

    12-26 14-12大众网·海报新闻
  • 济南K191公交线路今天开通,看看经过你家吗?

    12月26日上午,山东省肿瘤医院到匡山小区的K191路公交线开通。公交线路的开通完善济南公交线网布局,济南经十西路与主城区的联系加强了,幸福街、兴福寺路、经十西路等沿线居民出行更方便。[详细]

    12-26 12-12大众网·海报新闻
  • 全省教育大会在济南召开 全面提升我省教育综合实力 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付志方、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出席。刘家义在讲话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详细]

    12-26 09-12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