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

2019-06-23 22:42: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张永虎

  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与发展路径选择

  张永虎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要:京杭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体育文化建设问题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成为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结合专家访谈法,对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京杭运河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色,以中国运河命名的公园、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活动特色各异,运河体育场馆资源在服务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升级,据此提出,通过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创新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提升运河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新业态,提升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发展路径,实现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公园

  中图分类号: G80-054    文献标识码:A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Culture Resources of Beijing Hangzhou Canal during the Post Application Time

  ZHANG Yong-hu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 ,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Beijing Hangzhou canal has been successfully selected to be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will be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mmunity, and will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sports academic research. Using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field trips,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conduct research on the inscription of the era of Beijing Hangzhou canal sports cultural resources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Beijing Hangzhou canal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ulture. In the name of the Chinese Canal Parks, and sports parks have sport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nal sports venues resources in the service of sports events and national fitne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eijing Hangzhou Grand Canal inscription of the time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to promote sports culture consumption upgrade. Accordingly, establishing the Beijing Hangzhou ca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base, innovating people's livelihood’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anal,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canal mechanism, innovating sports tourism and cultural new format,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mber and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ies of the canal, ar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Beijing Hangzhou canal.

  Key word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the post application time; the Beijing Hangzhou canal; sports culture; sports tourism; sports park

   

   

  进入21世纪,学术界将京杭运河(下简称“运河”)作为一种线性区域文化全面展开研究,涉及文化、历史、经济、建筑、水利、旅游等学科。然而,在运河沿岸各个城市,极富特色内涵的运河体育文化依然没有一席之地;在各级各类普通中学和高等院校,运河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普及。这种现实表明:运河体育文化挖掘、传承与研究亟需展开,而运河体育文化的元素、特征有哪些,如何“传承保护遗产、发展遗产、创新遗产”成为问题之关键。相比之下,中国运河文化的发展与国外运河诸如伊利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等的发展水平相距甚远,存在很多问题,如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没有进行整体规划;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渗透不足,完整的产业链还未形成;相应的政策支持不够难以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等,这些问题都将成为京杭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八大报告强调“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为沿运城市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在北京奥运会前的2007年,北京举办运河文化与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高峰论坛,目的是以现代体育促进运河文化的发展,建设运河文化、体育文化娱乐的奥运文化广场。我国学术界对运河体育文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至今还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研究领域,更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因此,以京杭运河城市为主阵地,探讨运河体育文化的特色与发展问题,成为运河文化研究和体育文化研究的重点。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北京通州区,天津市运河区,河北省沧州、廊坊,山东省德州聊城、济宁、枣庄,江苏省淮北、无锡、苏州,浙江省嘉兴杭州13个节点县市或区的体育文化部门和运河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以“体育文化”、“运河文化”、“文化产业”为关键词,借助中国运河文献数据库、中国运河博物馆查阅馆藏地方志、史书等与运河有关的中外文资料。利用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体育学、文化学、地理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专著和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部),本研究直接参考文献21篇。制定调查提纲,对京杭运河沿岸城镇的体育文化资源、体育产业资源进行了实地统计调研,并注重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将京杭运河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把运河体育文化建设视为系统工程,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依据。

  2 运河体育文化概念与资源

  2.1 运河体育文化概念界定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也是中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奇迹。运河文化的发展有其庞杂的子体系,是沿运河流域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跨水系、跨领域的网带状区域文化集合体[1],其本质就是人们与京杭运河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运会等多项大型体育国际体育赛事相续落户在我国,大大推动了我国体育文化研究的发展。体育文化是一个总括性的概念,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合[2],其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反映了人们在身体教育和发展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行为方面的总成绩[3]。本文讨论的体育文化既包括体育设施、人体素质等物质文化,还包括规则、知识等制度文化,以及观念思想意识等精神文化。

  由此可见,体育文化与京杭运河文化同属文化空间中两个并存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共性的作用下,以人的社会文化需求为导向,体育文化与运河文化在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即运河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运河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不同文化的重构与选择。从广义上讲,运河体育文化泛指与运河有关的体育文化,是人们长期受运河文化生态建设的影响逐步孕育、创造和形成的具有京杭运河特性的多元化体育文化;从狭义上说,京杭运河体育文化指人们以运河沿岸环境为依托,在长期与运河生态相互作用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以运河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形态。

  运河体育文化既有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特质规定性。我们要研究运河体育文化,深层理解运河文化与体育文化结合的内涵、特征及对促进现代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这种结合意味着人在追塑回归自然的道路上,将体育文化纳入自己的生活,就如现代社会一样,体育文化已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已无法离开体育文化。可见,课题从运河文化的视角分析其中的体育文化现象,当体育文化把运河文化确定为参照物时,可以把体育文化看作是狭义的一种文化现象;当体育文化把运河沿岸各种体育社会现象确定为参照物时,体育文化被看作是相对广义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样研究的目的是以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为载体,全面系统地解读运河体育文化的不同社会价值,为深入研究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与战略提供参考。

  2.2 运河不同段落的体育文化特色

  京杭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46项,继续紧随意大利,稳居世界第2[4]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涉及我国沿线6个省市28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km,并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历代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运河沿岸积淀形成了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亦构成了沿运河地区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旅游特色。调查获悉,目前北京通州新城核心区域的运河城市段项目已被规划为7个体育文化功能区,世界体育文化交流中心、滨海体育文化健身走廊、体育文化健身广场、国内体育文化最大聚集中心区、体育文化设施建设服务区、生态体育文化活动区和体育文化科技创新活动区。而运河遗产资源体现出运河先民们的聪明和科学智慧,体现了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景观价值和独具特色体育文化的内涵,既是运河文化资源与体育文化资源融合发展与创新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融合的物化。体育文化遗产项目亦能反映出运河城镇的自然生活状态、民族宗教观、社会关系、民族情感等特征。仅江南运河段就囊括五常十八般武艺嘉兴掼牛高杆船杂技操石磉水上竞技踏白船等体育遗产项目。沿运城镇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规定了该流域运河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固然,在该流域的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还渗入了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运河各个城市运动会上越来越难看到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运河传统体育文化正逐渐被边缘化。究其原因,一是受中国主体体育文化的影响,地方政府体育部门只注重投资周期短、见效快的现代体育项目,忽略了运河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二是运河沿线城镇对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部分运河断流以及竞技体育项目占主流的影响,运河沿岸一些传统体育、游艺、杂技及传统舞蹈逐渐淡出运河沿线农村体育的舞台,以往每逢重大节假日举行的农村运动会在大多运河群众聚居区举办的越来越少。运河传统体育文化遭遇边缘化是运河体育文化在体育领域的自身发展遇到的一个深刻问题,强烈呼吁地方体育行政部门采取具体抢救措施,保护运河沿线濒临灭绝的体育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加快运河沿岸生态环境建设优惠政策的实施,运河沿岸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也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迄今人们在运河里洗衣服、玩耍和养鸭这些活态元素,将会退变或淡化。同时,具有不同运河体育文化特色体育项目、体育基础设施等要素,也将随着市民体育文化活动的需求逐步拓宽,不仅为市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良好的体育旅游文化目的地。

  2.3 以京杭运河命名的公园及其具体的体育基础设施现状

  以运河命名的公园和体育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专门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生态自然资源和生态体育文化区域,是体现传统自然保护和现代体育文化资源生态整合与管理升级的创新发展模式。从自然条件上看,运河体育文化资源幅员辽阔,从北到南形成了资源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设施分布区和千姿百态的体育文化生态景观。迄今为止,我国在京杭运河段以运河命名的公园和体育公园在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例如杭州西塘运河中央公园总用地面积达51.44公顷[5],包括西塘河公园和周边的城北文体中心、运河体育馆、台湾美食街等4部分,西塘河、十字港河穿境而过,游人可以在西塘河公园体验“运河千古情”,也可以在城北文体中心、运河体育馆、公园里的体育健身设施点感受体育魅力。运河公园和体育公园是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作为运河文化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体育健康教育,以及为国民提供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体育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就现实价值而言,运河公园和体育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保护自然生态、历史文化遗产系统和自然地貌的原始状态,而且还能推动生态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和提升全民健身的发展水平。由此可见,促进运河公园、体育公园内的体育文化活动设施的科学发展,建立具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的运河公园、体育公园的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对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永续发展,对全球的体育生态安全工作均有重大意义。另外,以上这些带有鲜明运河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禀赋,给运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申遗成功进一步提供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需抓住机遇,合力推进。

  2.4 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的构成要素及价值

  运河体育文化资源包括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体育文化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自然物质与社会基础,资源的所有权归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有,与山林文化资源、平原文化资源、河湖文化资源和多元化的运河生态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了一个运河文化产业链。此带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许多富有体育文化资源利用价值的湖泊、河流、平原、山林和丘陵等地貌,在这一地区都有分布[6]。根据课题对运河体育文化的界定,认为运河体育文化资源是由若干子系统体育文化资源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体育文化资源具有体育文化基础、保障力、生产力、传播力、吸引力和创新力6个主要部分组成(图1)。运河体育文化资源亦属于水脉文化资源的范畴,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推动力和拉力因素构成的极其复杂、连锁反应极强的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文化资源系统, 其特征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由此可见,运河体育文化资源还具有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等要素,激发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资源的“源创新”、“始创新”及“流创新”的相互促进,进而引发一连串的体育文化创新活动;形成运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与其他文化产业健康互动发展,构成运河体育文化产业与特色体育旅游互动发展的系统循环经济,对促进运河体育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运河体育文化的衍生与发展是运河沿岸民众对生态环境适应与抗争的自然选择,并以特有的活动方式呈现,这些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依附于运河沿线的平原文化、山林文化、河湖文化得以运转并延续,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反观之,运河体育文化活动对于运河所依存的自然环境而言,显得十分必要而合理,体育文化活动对于该地区自然环境而言具有高度适应性,既是生产技能的锻炼,又是人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生存竞争的产物。不同城市同一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风格也存在差异,例如同为传统运河夯歌,因为地方方言的不同,河北夯歌曲调悠扬,山东夯歌节奏明快,江苏夯歌热烈火爆;天津武清杂技、沧州吴桥杂技、霸州杂技、山东宁津杂技聊城杂技、东平杂技江苏盐城杂技,虽然都是杂技,但因为每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不同,它们所创编的杂技动作和风格各不相同;山东济宁文圣拳、聊城查拳滕州大洪拳同为武术,受各自地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套路和动作结构各具特色。究其原因,在于各个地域民众都有适应性、创造性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的天赋和能力,并深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此外,运河沿岸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和众多的庙会、民俗、节庆会展等都蕴涵着诸多的民俗文化事项,也是体育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传承体育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形式,对于增强群众凝聚力、激发民族意识有着极大的意义。

 

 

    3 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发展路径

  3.1 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

  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促进运河体育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2011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以地区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为单位,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以体育产业某领域中知名企业或机构为单位,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两种类型。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2014]46号)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提出体育产业基地更加坚实,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提出”期间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7]。因此,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应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46号文件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文化企业发展方面具备相当基础、规模和特色的地区,或在体育文化产业某领域具有一定重要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构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既是实现我国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进行自我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本研究参考了有关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目前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的实际,提出了建立中国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及其集群创新效应的设想(图2)。

  

  2  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及其集群创新效应

   

  3.2 创新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

  发展体育文化事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文化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还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体育文化就业、培育新的体育经济增长点增强国家凝聚力以及体育文化国际国内竞争力的需求随着《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体育文化的民生建设问题越来越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46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创新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体制机制,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8]。实践经验证明,运河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民生建设有着自然的联系。因此,创新适合运河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运行机制,是促进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和谐性、高效性和共享性的保障。由图3可见,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创新运行机制的构建需要社会体育文化支持系统、社会体育文化资源系统、社会体育文化公众参与系统、社会体育文化环境系统,和谐的社会体育文化系统,高效的体育产业经济系统,可持续的体育文化资源系统和绿色体育文化的人文环境系统提供运行内核、依托、保障和导向作用,这8大系统为构建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提供了全面的支撑保障系统,因此,科学优化8大系统势在必行。但是目前由于运河民生型体育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构建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坎坷,因此,各级政府应在对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现实背景下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认识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各地自身发展的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创新运行机制的发展模式,促进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区域体育文化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如杭州运河拱墅段通过申遗前后的建设,已经成为没有围墙的运河文化博物馆。目前生活在运河边的拱墅人,将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快运河体育文化带和运河体育文化名区建设的同时,更加倾力传承和弘扬运河体育文化,让运河岸的桥、塔、寺、码头、博物馆、历史街区的体育文化散发新的光泽,变成现代化的运河体育文化休闲公园。天津市武清区占地400亩的运河文化公园和1200亩的北运河休闲健身驿站以及总长60km的运河沿岸的体育文化活动设施和健康绿道,将为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3 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框架

  3.3 提升运河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新业态

  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是一个以运河城市体育旅游资源引领,以运河体育旅游设施为条件,通过运河城市体育旅游服务满足体育旅游者需求,引导运河体育旅游消费和发展支撑环境为辅助的互动性动力系统如图4所示。在此系统中,各要素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推动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发展,争取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体育等多方面效益协同发展。积极开发运河城市体育旅游的驱动力是推动后申遗时期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是促进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后申遗时期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因素组成的社会经济系统,如何使这种社会经济系统对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更多的潜在影响。

  4  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系统结构图(实线为系统内变量,虚线为外变量)

  通过后申遗时期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的建立,使整个沿运城市体育旅游系统资源吸引力增强、城市体育旅游产品更加丰富、提升运河城市体育旅游文化感染力、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形象吸引力、管理协调和政府支持力,这将充分增进游客的数量,实现后申遗时期运河城市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一个产业或行业在发展中,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完善、改进和深化、转型、升级的过程。运河城市的体育旅游也不例外,尤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提高后申遗时期运河城市体育旅游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创新一种具有新突破、新发展,具有可持续性长,并能达到一定规模,形成比较稳定发展趋势的体育旅游新业态如图5所示

 

  3.4 提升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数量和服务质量

  运河城市的体育文化广场作为居民进行体育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载体,是以运河多元素体育文化资源为物质基础,通过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共同组织市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增加运河体育文化网络与休闲空间,支持市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的多样性需求,打造运河体育文化品牌,建立和不断完善运河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两个大型的具有体育文化元素的运河文化广场,“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 和“杭州运河文化广场这两个大型的文化广场在建设中都注重了多元化体育文化元素的融入。如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占地面积800亩,绿化面积600亩。其中千年步道简介、水上健身公园和多元化的健身步道和体育文化设施等,不仅为通州城乡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活动休闲场所,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游憩的发展空间。建立运河体育文化广场,可以有效的激发市民参加体育文化活动兴趣,促进市民体育文化信息的交流,有利于运河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均等化[9]。为此,本课题提出在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过程中,应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体育文化景观和体育文化场所服务设施等方面融合,加快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体育文化的需求,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气氛,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

  运河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创新发展模式不仅体现了体育文化时尚的表现形式、体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结合,提升城市体育文化品位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健身价值,而且还呈现了体育文化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和人文教育性特征。因此,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运河城乡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所以,在后申遗时代应该创新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发展模式,加强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学的管理方式,将体育舞蹈、健身操、街舞和大众喜爱的广场舞融入一体,更好的服务健身者在体育健身的同时倍受体育文化的熏陶,提升运河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4 结束语

  1)京杭运河文化包括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内涵,其中,体育文化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资源,且具有明显的民族性、时代性、传承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深入开展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把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作为绿色体育文化产业、朝阳体育文化产业和区域低碳体育文化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和制度障碍,充分挖掘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和健身价值的功能,促进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建议在未来京杭运河城市文化规划建设中,应把运河体育文化放到城市文化建设的框架内,并秉持本土体育文化特色,以体育文化为载体,拓展体育文化新业态,打造城市体育文化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文化与社区住宅、休闲健身和体育旅游的融合发展,并加强与其它区域、民族、甚至世界体育文化的交流。通过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播,一方面达到传播效果,获得丰厚的体育旅游收入和产业效益,另一方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反哺运河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目前以京杭运河为平台进行体育学研究尚处于模糊与起步阶段,由于时间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课题对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创新的研究应该说是初步的,特别对于体京杭运河育文化资源的分类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和完善。面对京杭运河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如何进行科学分类和深入推广研究,促进与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并为城乡居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促进运河城乡居民体育消费增长,是一个更加深层次研究的命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体育学术界的专家、学者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和调研,并把调研范围从京杭运河拓展到全国不同河流,进行科学对比,形成全国性的水域体育文化资源融合趋势,加快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聚群创新与发展,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建设体育文化强国提供支持。

  3)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体现了运河人利用体育服务人类健康的伟大智慧,对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曾起重要作用。随着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京杭运河目标的实施,体育文化将进一步对京杭运河社会、经济和产业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模式创新的制度、政策、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建议各级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46号文件”,将体育文化产业,拉动体育消费作为体育工作的新目标。通过建立京杭运河体育文化产业基地,创新民生型运河体育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提升运河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文化新业态,提升运河城市体育文化广场建设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等发展路径,实现京杭运河体育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全民健身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永波.运河文化的运动规律及其启示[J].东南文化,2002,17(3):64-69.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童昭岗.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图出版社,2002.

  [4]百度百科.http://zhidao.baidu.com/

    [5]朱晓青,翁建涛,邬轶群,等.城市滨水工业遗产建筑群的景观空间解析与重构----以京杭运河杭州段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5,42(3):371-376.

  [6]刘艳.申遗成功助推济宁运河文化旅游核心城市建设[N].济宁日报,2014-06-30.

  [7]体育经济司.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6-07-13.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 国发〔2014〕46号)[Z].2014-10-20.

[9]邱建国,任保国,杜春龙,等.山东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4):136-145.

  [10]卢岚,刘牛,刘兴权.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J].新型工业化,2016,6(4):22-26.

[11]马大慧,李文辉,王露璐.体育产业与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对接机制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16-19.

[12]刘怀玉, ,李 欢,等.后运河申遗时代江苏运河发展加减乘除效应[J].江苏商论,2014,22(1):50-52.

[13]张京祥,刘雨平.京杭大运河沿线城镇空间发展研究--以京杭大运河扬州段为例[J].经济地理,2008,28(1):1-5.

[14]陈浩,任玉勇,王丽,等.京杭运河生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4):26-32.

[15]陆家骝,卢仁杰,吕清,等.京杭运河苏州段重点监控污染源调查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6,28(3):29-32.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注意绕行!济南泺口浮桥将于6月24日拆除

    b0baf512d77366cb79bf32b73a9a73cd.jpg

    齐鲁网济南6月22日讯记者从浮桥管理部门获悉,24日早上(下周一)5点左右,泺口浮桥将进行拆除,市民出行可选择绕行济南建邦黄河大桥、济南黄河大桥,具体恢复时间需视水情而定。据了解,6月21日开始,小浪底水库按不大于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加大下泄流量,降低水库...[详细]

    06-23 10-21齐鲁网
  • 邓超携《银河补习班》济南路演

    5e8690c7-5ab6-4831-984b-289d6a43bd6a.jpg

    6月22日下午,邓超携新作《银河补习班》现身山东政法学院路演宣传,与现场学生亲密互动,分享影片拍摄背后的有趣故事和感人父子情。   该片由邓超、俞白眉执导,邓超领衔主演,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详细]

    06-23 10-20新锐大众
  • 让济南人的夏天干净又清凉!白天洒水作业23日开启

    3787e378aa56c0cec9fe159f08e505c5.jpg

    据了解,为方便市民出行,洒水时间将避开上下班高峰期(早7点至9点;下午17点至19点),实现全天洒水、清扫、冲刷等湿式降尘保洁措施。并对重点区域增加保洁频次,每天对重点区域增加全覆盖冲刷作业 1次、高压洗扫 1次、湿式机械清扫(保洁)作业 1次、洒水作业 2次,切...[详细]

    06-23 10-22齐鲁壹点
  • 整治出租市场打击非法营运 济南又有这些大动作

    6月21日,记者在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召开的整治出租汽车市场打击非法营运新闻通报会获悉,济南市将继续开展出租车整治工作,加大巡查处罚力度,同时启动全市出租车百日服务竞赛活动,加大对出租车驾驶员的关爱力度。[详细]

    06-23 10-20舜网
  • 济南日供水量突破100万立方米 再创历史同期新高

    伴随着连续高温天气的到来,济南全市用水量持续攀升,城市供水面临新考验。记者今天从济南水务集团获悉,目前济南日供水量已突破100万立方米,如果按照大明湖12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计算,相当于一天供水六分之五个大明湖的水量,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详细]

    06-23 10-20舜网-济南日报
  • 济南多家近郊景区“晚睡” 升级版“泛舟行”年内上线

    19日,济南印发《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表示将大力繁荣“夜经济”。[详细]

    06-23 10-20舜网-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