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章丘清明前全面完成坟碑整治任务

2018-01-25 20:41: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张帆 赵晓丹

  

章丘区垛庄镇蒲皇村村民正在平坟。

  大众网济南1月25日讯(记者 张帆 见习记者 赵晓丹)刚刚闭幕的章丘两会指出,2018年要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计划,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从元旦到春节期间,章丘对城乡道路主干道两侧实施平坟清碑行动,力争清明节前,全面完成林地、耕地里面坟碑整治任务。截至目前,章丘全区共摸排坟墓、墓碑2895处,已经清理548处。今天,大众网记者就来到章丘垛庄镇和文祖街道,了解有关平坟清碑行动的相关情况。

  平坟复耕 荒地变良田创增收

  今天上午,大众网记者来到了章丘区垛庄镇蒲皇村,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若隐若现;山脉连绵起伏,碧绿如毡,一望无际……几位农民拿着铁锹正在平坟移碑,一台挖掘机时不时清理坚硬的土堆。

  据蒲皇村村书记周承山介绍,正在平坟的是当地的村民,蒲皇村周边耕地分散,坟头墓碑比较多,借助这次机会,把村内大大小小的坟头墓碑都清了,能腾出十几亩的耕地来,来年将种上花椒、果树。

  “村内年纪大点村民都知晓‘坟头不占地’的说法,都积极拥护、参与这次行动,所以我们村的这次平坟行动开展得很顺利。”周承山说。

  针对殡葬新风俗新举措,当地村民孙秀刚十分赞同:“真正的孝顺应该是生前孝顺父母,不能薄养而厚葬。现在的殡葬攀比风气很严重,你修一千的坟墓我就修两千,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负担,新政策出台后大家也不攀比了,大家的压力也小了。我们都很支持!”

  建美丽乡村,村书记首先平了自家的坟头

  平坟清碑是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章丘区文祖街道是千年古镇,蜿蜒数十里的齐长城锦阳关一带,是齐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每逢节假日,人们络绎不绝,前来目睹齐长城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的风采,游览石子口村石屋建筑群落、战国时期古山寨,极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朴美乡居文旅项目。

  但是,沿线道路两侧的坟墓乱葬、墓碑林立、黄纸乱飞的现象,损坏了文明城镇的形象,妨碍了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革除封建迷信陋俗,美化生产、生活环境,成为了文祖街道的当务之急。

  “想要发展旅游建设,就必须平坟,要不然人家来参观,一看都是坟头确实不好看。”石子口村书记王化伟说。

  当被问及此次行动有没有遇到阻力时,王书记叹了口气:“肯定很多村民不理解,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阻力。我就先把自己家的三座坟头平了,家里人也劝我,在山深处游客又看不到。但是我是一名党员,我不起带头作用,怎么去动员他们!”

  目前,章莱路及南外环沿线13个村全部掀起移风易俗、清理整治乱埋乱葬、乱立墓碑的行动,有力地促进了移风易俗和乡风文明工作的开展,截止目前全街道清理坟头600余座,墓碑200余个,清理蓝屋顶子2万余平方米,沿线乱埋乱葬乱立墓碑现象得到了彻底地整治,沿线环境为之一新,周边环境洁净靓丽,为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公墓 解决家属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章丘全区共摸排坟墓、墓碑2895处,已经清理548处,在平坟清碑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那么,对于如何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记者采访了章丘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正刚。

  王正刚告诉记者, 2018年年底前,计划利用章丘南部荒山再规划建设1处区级大型公益性公墓;在中部相公、普集一带利用荒山规划建设1处区级大型公益性公墓,满足章丘主城区城市人口安葬使用。在中部地区,以明水、双山、官庄、埠村、圣井、枣园、龙山为分布区域,以镇街为单位各 自规划建设1处镇级公益性公墓,解决城市建设、工业项目落地、坟墓迁移、居民安葬等问题。在绣惠街道单独建设1处大型公益性骨灰堂,该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进入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在北部地区,刁镇计划建设1处公益性骨灰堂,其他镇街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就地深埋、不留坟头、不设墓碑;二建设村级公益性骨灰堂;三采取树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在南部山区,以文祖、曹范、垛庄、官庄南部、埠村南部为分布区域,以村级为单位利用荒山未利用地建设小型公益性公墓。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帆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