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济南杂技团在1986年英国第十一届世界杂技锦标赛获“团体冠军”。
《粉墨》自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800余场。
成百上千次的训练也造就了舞台上的完美演出。
济南市杂技团的小演员在刻苦的训练。
令人拍手叫绝的表演背后隐藏着杂技演员的艰苦付出。
杂技讲究硬功夫,扎实的功底容不得半点虚假。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宋立鹏 见习记者 尹延杰
在中国,有一门传承千年的艺术,无论是大雅舞台还是市井街头,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它讲究硬功夫,扎实的功底容不得半点虚假,出神入化的表演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它就是有“百戏”之称的杂技。而作为中国杂技发源地之一的济南,也有着它独特的杂技发展历程。
说起济南的杂技历史,就不得不提到曾多次作为文化名片代表国家出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国际上摘金夺银,屡获大奖的济南市杂技团。12月1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位于经七路西口的济南市杂技团,来探访这一有着56年历史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
起步坎坷:
1958年济南市杂技团成立,一度曾经被迫解散过
12月11日下午,大众网记者来到济南市杂技团,正好赶上演员们在排练。热身、压腿、旋转、跳跃、翻跟头,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而成百上千次的训练也造就了舞台上的完美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令人拍手叫绝的表演背后隐藏着杂技演员的艰苦付出。
今年63岁的毕长江,曾是济南市杂技团团长,他八岁半时作为学员来到了济南市杂技团,被人称作是杂技团的”档案库”。他经历了济南市杂技团从成立初期到后来的一度解散,再到后来恢复建团的历史变革。
“济南市杂技团成立于1958年,当时名为济南市青年魔术团。”毕长江说,成立初期的济南市杂技团,只有不到20个演员,在全国各地做巡演。
“文革开始后,杂技表演受到了很多限制,演出也慢慢变少了,再到后来杂技团就被迫解散了。”毕长江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杂技演出受到了影响,但也让他们焕发出很多变革的思路,将一些传统的杂技表演赋予了现代生活气息,在服装和道具上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1972年,一次济南市的外事活动成了我们的契机。”毕长江说,当时为了给外宾表演杂技节目,有关部门将原来杂技团几个年轻、条件好的演员临时借调回来,组成了一场10个节目的演出。演出结束后,毕长江等人就被留在了当时的济南市文工团,并成立了杂技曲艺队。
“到了1977年,杂技曲艺队从济南市文工团分离出来,成立了济南市杂技曲艺团。”毕长江说,从文工团分离出来的杂技曲艺团杂技和曲艺是分开的,各有一个队。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市杂技曲艺团的杂技队和曲艺队再次分离,济南市杂技团才正式恢复建团。
连创记录:
“蹬板凳”屡获大奖,杂技剧《粉墨》已演800场
“虽然当时济南杂技团只是一个四五十人的小团,但在国内和国际都很有名气。”毕长江说,恢复建团后的济南市杂技团,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节目,参加了很多国内、国际的杂技比赛,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这些优秀节目中,《蹬板凳》最为人熟知,算是当时杂技团的一个招牌节目。1981年,济南市杂技团第一次参加全国性质的杂技比赛,《蹬板凳》就获得了一等奖。
“蹬技在杂技中属于一个传统节目,很多杂技团都在演,但他们往往只是注重了蹬的重量。”作为《蹬板凳》主创的毕长江说,济南杂技团通过将传统的蹬技加以创新,再加上优秀演员的二次创作,使得济南杂技团的《蹬板凳》风格格外突出。后来通过不断改进道具、服装和表演技巧,底座演员创造了蹬中加转,蹬中加摆,蹬中加晃等一系列既险又新的技巧,使板凳“活”了起来;顶端演员在层层码起的板凳上依托不同部位,利用不同角度,展示着弯腰、攀腿、翻跟头、拿倒立等各种技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蹬板凳》在国内、国际上摘金夺银,屡获大奖后,济南市杂技团也被做为文化名片连续代表国家和山东省出国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当时济南市杂技团能在国际比赛上拿一等奖,在济南文艺史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毕长江说,《蹬板凳》的成功,扩大了济南市杂技团在国内外的影响,在世界杂技界也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外演出几乎场场演出爆满。
“2000年之后,是济南杂技团的一个新的开端,排练了很多大型剧目。”毕长江说,随着中国杂技艺术最高荣誉奖“百戏奖”获得者邓宝金担任济南市杂技团团长后,济南市杂技团开创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演出,《粉墨》等大型杂技剧都收获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粉墨》几乎成了济南乃至山东优秀文化的代名词,自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800余场,观众近60余万人,这也开创了济南市专业剧团演出的新记录。
亟需突围: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摆脱“叫好不叫座”尴尬境地
“以前济南人很喜欢看杂技,特别是当年济南市杂技团在世界上获大奖后,都觉得很光荣。”山东省杂技家协会会长王力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济南曾兴起一波看杂技的热潮。
但是,由于杂技节目创新比较困难,跟不上人们的口味变化。加之近年来受到电视、网络等的影响,虽然杂技团经常搞演出,票价也很便宜,但很多观众并不买账,宁愿花高价买票听交响乐、看芭蕾舞,也不买票到剧场看杂技,在某种方面也使得杂技到了一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以前的剧场和剧团是共同承担风险,两者相辅相成,演出结束后按比例分成。”王力说,由于现在剧场和剧团关系的变化,剧场只是收租金,不再为剧团承担风险,这也增加了很多剧团的顾虑,导致很多剧团没有了演出的积极性。
“现在很多杂技团在道具、服装、音乐方面做了很多变化,让杂技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我们杂技家协会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杂技比赛,鼓励各个剧团参加。”王力告诉记者,山东省杂技家协会通过举行比赛,帮助剧团从不同渠道进行演出宣传,来鼓励更多的剧团创造新的作品,推出新的演员,来支持杂技事业的发展。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宋立鹏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日前在全国两会上透露,作为中原经济区“米”字形高铁的“一点”,郑济高铁(郑州-济南)今年将动工,并将肯定经过聊城,建设周期为3年左右,届时聊城和济南将实现27分钟通达。[详细]
近日,位于西客站片区的兴福寺已整修一新。据介绍,兴福寺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数次重建,其整体建筑按照官式建筑设计,单体建筑均是高等级的庑殿顶,这种规格在省内仅次于灵岩寺。[详细]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在济南杆石桥街道春元里社区,总能看到一支身穿蓝马甲的巡逻队。记者了解到,这支春元里社区蓝马甲巡逻队成立于2006年的大年初一,专门挑在了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风雨十年,春元里社区蓝马甲巡逻队不断壮大,成了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详细]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图书馆了解到,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山东省图书馆联合全省17市图书馆共同举办主题为“品味书香 分享精彩”的第十一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大赛分设亲子组、儿童组、少年组、成人组四个组别。参赛的获奖选手可获得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的荣...[详细]
3月14日,中邮保险山东分公司营业部成立,这标志着济南辖区又增加了中邮保险服务窗口,成为其向全功能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新起点。今后济南的客户不仅可以在邮政网点办理业务,还能在中邮保险山东分公司营业部享受到同样优质与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当天记者看到多家...[详细]
14日晚,六里山南路高温水供热管网敷设工程将完工。改造后,周边4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将更稳定。该工程是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借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先行进行敷设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