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42)黄河南边华不注 莲子湖中一芙蓉

2016-03-14 15:04:33 来源: 大众网济南站 作者: 张娜 宋立鹏
  编者按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门塔、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均在这片土地上默默伫立千年。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黄庭坚,词人李清照、辛弃疾,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等都曾在济南生活工作游历,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之佳誉。

  济南,不仅人杰辈出,更有天赋地灵,风景秀丽,泉水众多,城内72名泉争涌,尤以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千佛山峰峦秀丽,守护南界;大明湖润物无声,滋润北城。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成为济南的独特风光。

  济南,在4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诸多古老建筑、千年大树、特色名吃、名家桥段、奇人轶事、隽永典故。

  济南,值得去追本溯源,值得去重走一遍,值得去再书画卷。即日起,大众网济南站推出人文地理类新闻栏目——《城·事》,在现实中勾勒济南背影,在往事中讲述济南印象,在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交错之间,记录济南,爱上济南。

 

华山平地突起,挺俊秀丽。

华山上的奇石

位于华山半山腰处的古亭

建于华山陡峻处的吕祖庙

站在华山上,远眺山脚下的华阳宫。

华山上陡峭的石梯。

鹊华秋色图(图片来自网络)

   文/片 大众网记者 张娜 宋立鹏

  在济南,说起华山(古称华不注山),几乎人尽皆知。千百年以来,华山以各样妖娆姿态、各种秘闻传说出现在诗词、画作、记载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中。1月6日,大众网记者重走华山路,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华山,一个浓缩了几千前传奇故事的华山,一个当地人口中真实的华山……

  华山之名:

  “华不注山”这个名字你叫对了吗?

  咱们先来说说华山的名字。老人们都喜欢叫它华不注山,在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人会把这个名字叫错。根据记载,华(hua,平声)不(fu,音同斧)注山应该是这样的叫法。

  至于为什么会叫做华不注山,这要从它的秀丽奇景说起。

  华山位于济南市区东北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海拔197米。别看它海拔不高,但只要站在济南的任何一处高点,都能看到北部这颗明珠,因为它并不像北方惯有的山脉一般绵延起伏,而是平地拔起,就像一个盘子上突然冒出一颗珍珠,也像一汪碧波湖面上盛开的一朵芙蓉,显眼、耀目。

  华不注山是华山的古称,现在依然流传。很多人认为华不注是“花骨朵”的转音,因其形状如未开放的荷花(即芙蓉)而得名。其岩石为青灰色,跟济南南郊泰山山脉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描绘的就是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风景。

  华山之变:

  莲子湖泄水 从此碧波变平川

  50岁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历城人,曾在华山镇政府部门工作过十几年,他对华山的风土人情、掌故传说颇有研究。

  张先生告诉记者,唐代时,华山四周水域亦称“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因此又有“水泊华山”的说法。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五十首》的第二十首中形容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拔,绿翠如芙蓉。”

  北宋以前,华不注山周围依然全是水域,也称“鹊山湖”,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

  但到了南宋初年,华山发生巨变。当时济南太守刘豫为了与金人贸易和运输海盐的需要,开挖小清河,全长500里。同时,刘豫整疏济水河道,在济南华山以南筑“下泺堰”,小清河正位于堰之南。如此一来,原来注入北清河的济南北郊湖泊之水,改向东流。 泺水分流之后,堰以南新开河流称小清河,堰以北的北清河从此便改称大清河。

  渐渐地,莲子湖的水流入小清河,华山周边的碧波汪洋逐渐变成沼泽,继而变成如今的平川。

  华山之筑:

  半山腰上吕祖庙 吃了和尚饿死狼

  尽管没了莲子湖,华山仍居济南名胜“齐烟九点”诸山之首。山上有飞升岩、五指石、蛙石、一线天、仙人桥等多处景观。景区内有华阳宫、华泉、吕祖庙等诸多名胜古迹。1999年8月,济南市政府确定开发建设华山景区,成立了华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历城区政府成立了华山景区管理委员会。

  尤其是华山半山腰处的吕祖庙,更是建在险处。沿着陡峭的阶梯上行,吕祖庙就在一处狭窄的空地上,一座正殿、两座配殿,都是“缩小版”,堪堪占了整个山腰,两道石梯陡峭险峻,只能容一人上下,再无容人之处。

  吕祖庙里供了吕洞宾,香火尚旺。这吕祖庙里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吃了和尚饿死狼。据说,当年住在庙里的和尚下山担水,一只狼偷偷进来藏起来,和尚担水回来后将门关住,狼便将和尚吃了,然而狼却出不了庙门,最终饿死在庙里。此事旨在提醒人们做事勿太贪心,凡事留一条后路。

  华山之邻:

  华山并非一直孤单,旁边曾有一座驴山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华山并非现在的“孤峰突起”,它还有一个邻居,位于其西南侧的驴山。

  华山脚下有一个村子叫做驴山村,正是由此山名而来。驴山村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驴山原先位于驴山村北,大约一百米高,山上有一块巨石,特别像一头驴,所以被称为驴山。和华山一样,驴山上也曾经有一座吕祖庙。到了上世纪70年代,人们开山采石,驴山渐渐不复存在。

  说起驴山的故事,也是充满神秘色彩。

  传说,曾有一个仙人路过驴山,在山上休息时,仙人吃了一个仙桃。吃完桃子就将桃核扔到一旁,恰好被一个上山砍柴的刘姓人看见了,便将桃核捡起来尝了尝。等刘樵夫砍完柴回家时,发现村里已大变样,没人认识他了,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遇到仙人了,山上仅一日,人间已百年。后来,驴山又被称为落仙山,而刘樵夫的村子也被称为还乡店。

  延伸阅读:

  诗词歌赋里的华山

  华山,一直是诗人、画家笔下的好素材。千百年来,关于华山的诗句有太多:

  《古风》之二十(节选)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趵突泉》

  元·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鹊华秋色图

  元·赵孟頫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是开创元代书画新风的领袖人物,而《鹊华秋色图》则是赵孟頫的山水画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作。该画画的虽然是济南北郊鹊山、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但却不是赵孟頫在济南居官期间所作,而是在其故乡吴兴所画。关于此画的创作缘由,赵孟頫在《鹊华秋色图》的一则题款中这样写道:“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归来,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命之曰《鹊华秋色图》。元贞元年十有二月,吴兴赵孟頫制。”

  

初审编辑:尹玉涛

责任编辑:张娜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郑济高铁将打通济南“西进”通道 未来2小时内抵郑州

    1443176994610.jpg

    全国人大代表、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日前在全国两会上透露,作为中原经济区“米”字形高铁的“一点”,郑济高铁(郑州-济南)今年将动工,并将肯定经过聊城,建设周期为3年左右,届时聊城和济南将实现27分钟通达。[详细]

    03-14 09-03济南时报
  • 济南千年兴福寺修葺一新 将变身“街心公园”

    2966026209993811789.jpg

    近日,位于西客站片区的兴福寺已整修一新。据介绍,兴福寺始建于宋代,明、清两代数次重建,其整体建筑按照官式建筑设计,单体建筑均是高等级的庑殿顶,这种规格在省内仅次于灵岩寺。[详细]

    03-14 14-03舜网
  • 济南版“朝阳群众”!济南有群蓝马甲“编外老片警”

    20160313072327845.png

    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在济南杆石桥街道春元里社区,总能看到一支身穿蓝马甲的巡逻队。记者了解到,这支春元里社区蓝马甲巡逻队成立于2006年的大年初一,专门挑在了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风雨十年,春元里社区蓝马甲巡逻队不断壮大,成了一道靓丽的文明风景线。[详细]

    03-13 08-03齐鲁壹点
  • 第十一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开始报名啦!

    日前,记者从山东省图书馆了解到,在第21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山东省图书馆联合全省17市图书馆共同举办主题为“品味书香 分享精彩”的第十一届全省读书朗诵大赛。大赛分设亲子组、儿童组、少年组、成人组四个组别。参赛的获奖选手可获得山东省文化厅颁发的荣...[详细]

    03-14 14-03大众网
  • 中邮保险客户服务增加新“窗口”

    3月14日,中邮保险山东分公司营业部成立,这标志着济南辖区又增加了中邮保险服务窗口,成为其向全功能商业保险公司发展的新起点。今后济南的客户不仅可以在邮政网点办理业务,还能在中邮保险山东分公司营业部享受到同样优质与专业、个性化的服务。当天记者看到多家...[详细]

    03-14 14-03大众网
  • 六里山南路供热管网14日竣工,45万平方米用户受益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济南热电质检人员随时跟进施工进度,进行质量检测_副本.jpg

    14日晚,六里山南路高温水供热管网敷设工程将完工。改造后,周边45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将更稳定。该工程是济南热电有限公司借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先行进行敷设的。[详细]

    03-14 14-03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