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雪,降水时节;文人墨客,咏雪享乐。雪是冬天的灵魂,亦是冬季的景色。它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个节气,表达了降温降雪的程度和初始时刻。《淮南子天文训》记载:立冬后“加十五日指玄则小雪”。正所谓“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雪,”此时,自然界呈现[详细]
秋深叶黄,寒露从天而降,霜降来了。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渐渐转冷,初霜已经出现,冬天即将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说的“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详细]
当人们倏忽感觉秋天变凉时,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来了。史书说:“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详细]
”(摘自《性情集》酸枣) 人在红尘,为天地所拘,身难自由,但心应自由。”(摘自《性情集》意难忘题某君望月照) 蹈红尘,才能感悟人生。《性情集》按照时间顺序,收录诗人赫赫扬扬45年来的部分诗词,旧体诗词300首,自由诗2首。[详细]
“所谓的诗人都是生活在人间的人,人间永远是诗人灵感的源泉。”[详细]
节气的变化就是那么执拗,炽热的中伏还没走,转眼间已迎来立秋。在古代的诗词中,节令之秋往往隐喻着人生之秋,有的显现一种苍凉之态,有的透着一种凄美意蕴,还有的表露出一种颂秋情怀。[详细]
季节不动声色地步入了小暑。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暑者,热也。小暑意为小热,即天气还没热到让人受不了的地步。小暑的突出标志是出梅、入伏。时间一般在阳历七月之初,阴历六月。今年的小暑节气是在公历7月6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六月节……[详细]
我的爸爸是党员,他叫孙立杰,是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在平凡的岗位上,爸爸用满腔赤诚奏响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华美乐章。[详细]
蝉鸣林愈静,诸客闻荷香。伴随着蝉的鸣叫 ,我们迎来了夏至。汉代《逸周书·时训解》中将夏至分为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唐代权德舆在《夏至日作》诗中写道:“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详细]
节气的轮回,就如岁月流逝,刚刚走过立夏的十五天,就迎来了小满。有道是: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就是一个表征物候节气。她的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这是其最鲜明的特点。[详细]
春天的雨,对于气候干燥的济南来说,可真的是“珍稀”,尤其在“雨水”的节气里,那更是可望不可及。如果用农谚“春雨贵如油”来形容济南,真的一点儿都不虚。[详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详细]
山东解放区历经山东抗日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两个时期,包括山东大部辖区与小部分江苏、安徽、河南、河北辖区。[详细]
本文摘自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生态批评家劳伦斯·布伊尔的《为濒危的世界写作——美国及其他地区的文学、文化和环境》(岳友熙译),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详细]
泉城只喊渴。是谁犯天庭,敢把天公惹。吴刚打砂锅,天公闷不乐。”吴刚恍然悟,急忙抛苦果。动能快转换,造就新天河。摄影、诗稿/孟祥宾作品原创:孟祥宾[详细]
周日白露,孟秋结束;仲秋方始,夜寒昼暑。 [详细]
八月十六日,位于英雄山北麓的四里山早市全部搬家,至此结束了它在此地30多年的集市生涯。搬至与其一路之隔的新世界商城一层地下。[详细]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19年7月23日10时50分,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登场光顾,人们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亦是三伏天最热的时段中伏。 [详细]
京杭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体育文化建设问题将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将成为体育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结合专家访谈法,对后申遗时代京杭运河体育文化资源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京杭运河不同区段具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色,[详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来与传说颇多,习俗传统亦流传甚广。端午节,我站在民族的窗口眺望历史,一个个粽子走出古老故乡,传递着中国特色饮食文化,粽情在舌尖上飘香。[详细]
手工制造银器是中国特色的传统技艺之一,是一门融合文学、史学、美学及民俗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早年间的银器多以生活使用器皿为主,而如今的银器在生活使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装饰、精神寄托等多重价值。[详细]
过了五一,尽数节气,立夏到来,令人惬意。” 南宋诗人陆游在《立夏》中的诗句,亦栩栩如生的描摹了该节气的景致。” 无论诗意也好,惬意也罢,每个栖居的人们都得面对立夏的节气。[详细]
让我们爱树木爱森林吧, 植树造林绿化我们国家。 珍惜水源珍爱生命之本, 永葆地球母亲安康潇洒。 [详细]
激发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的内部活力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是影响学校活力的关键因素,学校管理模式改革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改革的成败,是影响学校活力的关键。。近5年来,济南市历城区双语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历城双语)实行内部“协同共治”机制[详细]
雪是冬天的魂灵。对雪满怀着渴望与等候、爱抚与深情。无尽的祈盼缠绕在我心中。大地银装素裹,济南已成为银色泉城。以一种新姿势再造泉城的别样风景。随之,升华为皑皑的清新与空明。[详细]
大寒,是四季之尾,二十四节气的终点。民谚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防风保暖,杀猪过年。[详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订出的一个(春秋时代即被确定),也是岁末的重要节气,虽然是个日子并不固定的“活节”,却历来受到世人的重视,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亦是一个重要节日,别称为“冬至节”、“贺冬”、“亚岁”或“消寒节”等节日。 [详细]
水是第一张诗笺,水是第一抹乡愁。老舍先生曾说过,“哪儿的水能比济南?”道出了一座城的荣光,也说出了济南人的福气。 [详细]
记得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放暑假,八十年代的时候并不像今天,没有小饭桌、辅导班能替上班的父母看管顽皮的孩子,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供小孩子玩耍的场所。我厌倦了天天憋在家的无聊日子,嚷嚷着要跟着在自来水公司上班的父亲一起去收水费,父亲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答[详细]
济南号称泉城,泉涌河流,吃水自然无虞。1904年,济南开埠,遇到的难题却是用水问题。1914年出版的《济南指南》说:“至其(商埠)地势,通为平岗,而少源泉,每遇亢旱,涓滴非易。一遇火警,扑灭维艰。殆美中之不足耳。”于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有人建议建设一套[详细]
济南人真有福气,七十二名泉就在身边,还能美滋滋的喝着甘甜泉水。有位诗人说:“泉水把济南人养大”,真是一点都不错。 [详细]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我的记忆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我们济南老城区普通居民的家里几乎都没有水管子,平时的生活用水,都得到街头的公用水管子那用水桶挑。那时,家家户户都有两个铁水桶和一副两头有铁钩的挑子,那就是挑水的专用工具;同时挨着门口靠墙的[详细]